趙雲,常山真定人,字子龍。所以人稱常山趙子龍。趙雲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進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劉禪。劉備得到益州後,趙雲出任翊軍將軍。建興六年,即公元228年,跟隨諸葛亮攻打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眾寡不敵,退回漢中,第二年去世。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一身都是膽」。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以一個濃眉大眼,闊面重顏,相貌堂堂的英氣少年形象出場。他一登場即和河北著名將領文丑大戰,救了公孫瓚。投奔劉備後,他曾和許多三國著名將領擺陣對戰,衝鋒陷陣罕見敗績。長阪坡救阿斗時,他連續殺死曹營著名將領五十餘員;智取桂陽時,更是展現了他過人的機智和出眾的謀略;隨同諸葛亮弔祭周瑜時。
因趙雲帶劍相隨,吳將無人敢動諸葛亮;漢水救黃忠時,讓魏國著名將領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劉備去世之後,曹魏五路犯蜀,趙雲把守陽平關,一將當關,萬夫莫開。
趙雲七十幾歲時仍為蜀軍前鋒,陣前力斬被稱為「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劉備為漢中王后加封趙雲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五位將軍為蜀漢的「五虎上將」,五虎將之名因此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國勇將代名詞。
而趙雲又有許多機智應變、忠君為民的出色表現,因此在《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其形象是文武雙全、近乎完美無缺。趙雲戎馬一生,驍勇善戰,膽略過人,軍士呼其虎威將軍。趙雲見識卓遠,深知吳蜀關係為唇齒相依,力主維護孫、劉聯盟。
趙雲為人剛毅謹細,劉備軍曾俘獲夏侯惇部下夏侯蘭,此人乃趙雲同鄉。趙雲知其明於律法,推薦他為軍正,但不安排為自己屬下,其慎慮如此。蜀軍街亭失利後,各處皆損兵折將,唯有趙雲親自斷後,所屬兵將及軍資什物都無甚損失。
丞相諸葛亮要把軍隊剩餘物資獎賜趙雲將士,趙雲不受,認為蜀軍兵敗,不應反而受賞,諸葛亮對其德行十分讚賞。當然,讓諸葛亮更為讚賞的是,在蜀軍平定桂陽之後的一樁提親的事件。當時,趙雲出任桂陽太守,原太守趙范之寡嫂有天資之色,趙范便親自提親,將自己寡居的嫂子許配給趙雲。
然而,趙雲聽後,堅決反對。後來諸葛亮問他為何拒絕,趙雲說,樊氏已經守節三年,我貪戀美色,豈不害她失節?其實,趙雲害怕樊氏失節是假,忠於劉備才是真。趙雲認為趙范是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拒絕了趙范為寡嫂提親的要求。後來趙范果然反叛逃走,趙雲的的看法成為事實。
當時,趙雲為了表示自己拒絕這門親事的決心,竟然在趙范提親之時大怒而起:「吾豈肯做此亂人倫毀綱常之事乎!」並一拳打倒趙范衝出門去。從中也不難看出,趙雲對劉備的忠心是何等的堅決!
趙雲對劉備的忠心雖然換來豐厚的回報,但趙雲都沒有接受。巴蜀初定時,劉備欲將巴蜀田宅分賜諸將,趙雲以霍去病「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之例勸阻劉備分田宅賜將,認為田地應交與百姓耕種,房宅也應歸還百姓,劉備從其言。
趙雲身為五虎上將,一代功臣,為國,不被天姿國色所迷;為民,不為良田豪宅所動,時人與後人皆敬其德。後人有詩贊趙雲曰: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衝開長阪圍,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應得顯神威。八面威風殺氣飄,擎王保駕顯功勞。非干後主多洪福,正是將軍武藝高。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