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趙雲為何會被叫為常勝將軍?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時期趙雲為何會被叫為常勝將軍?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

說到三國時代最完美的武將,相信有不少讀者都會立馬想到趙雲, 三國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三國猛將多如雲,其中最耳熟能詳的當屬「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三國第一猛將」的名號非呂布莫屬,趙雲則是公認的第二名,甚至超越了「武神」關羽、有「萬人敵」之稱的張飛。然而縱觀整部《三國演義》,趙雲不但不是鎮守一方的大將或是南征北戰的猛將,而只是在劉備身邊充當「保鏢」的警衛隊長,空有一身本事而表現平平。但能排在呂布之後,還有「常勝將軍」、「身經百戰未嘗敗」之名,趙雲的「無敵」是後人杜撰出來的,還是確有其事?

一、單騎救主,名揚長阪

蜀漢著名將領趙雲的成名之戰肯定是「長阪坡單騎救主」了,看看趙雲在長阪坡面對的曹軍將領:高覽、晏明、張郃、曹洪、淳於瓊、徐晃、文聘、許褚、張遼等五十四員將軍,除去那些並沒有太多記載的,像曹洪、張遼、徐晃、張郃這些可都是曹魏勢力的頂樑柱,怎麼可能在趙雲手下走不過十回合。而其他那些沒有名聲的武將更是幾乎被趙雲一槍挑死了,僅僅一個照面就被趙云「秒殺」了,可見這些都不過是為了襯托趙雲之勇武而虛構的場景,真實性有待檢驗。

但趙雲確實在長阪坡僅憑單騎救下了少主阿斗和劉備的夫人,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劉表病逝後親率大軍南下荊州,劉表次子劉琮舉州投降,劉備自知不敵曹操,不戰而走,路過襄陽城時,城中十餘萬百姓慕劉備賢德,自發跟隨劉備,導致行軍速度非常緩慢,被曹純和虎豹騎追上。「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面對五千虎豹騎,劉備只得匆匆帶上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逃跑,然而趙雲卻隻身殺入虎豹騎中,將劉禪和甘夫人帶回,哪怕因為奔襲一天一夜而虎豹騎的戰力有所下降,但也足以說明趙雲的武力高超了。

二、勇敢果毅,志慮忠純

趙雲跟著劉備後並沒有因為擔任「保鏢」而被雪藏,作戰勇猛的他也立下了很多戰功。在接受劉璋的求援,並和劉璋決裂後,劉備親率大軍從葭萌進攻劉璋,「趙雲自江州分定江陽、犍為」,趙雲和諸葛亮、張飛等協助劉備完成對劉璋的包圍,「成都既定,以雲為翊軍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和曹操爭奪成都的門戶漢中,在黃忠斬了漢中守將夏侯淵後,曹操親自率領大軍試圖再奪漢中,並運送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黃忠以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趙雲同意了,但到了約定時間也沒見到黃忠回來,於是趙雲率十餘騎打探情況,「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雖然對面是曹操的大軍,但趙雲一次又一次突擊曹軍陣列,絲毫不懼,可見其武藝高超。在退還軍營後,趙雲大開營門,令手下偃旗息鼓,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趙雲有能突入敵陣的實力,同時也有謀略,被劉備評價為「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除了作戰勇猛外,趙雲同樣志慮忠純,忠以奉上且足智多謀。在早年投奔劉備,並俘虜了同鄉的夏侯蘭時,並沒有將之留下任用為親信,而是將他交給了劉備,並向劉備求情,「雲不用自近,其慎慮類如此」。赤壁之戰後,趙雲隨劉備平定荊州四郡,取代了同宗的趙范兼任桂陽太守,這個趙范心懷不軌,想要將守寡的嫂子樊氏許配給趙雲,但趙雲堅決不受,為何?「范迫降耳,心未可測;天下女不少」,後來趙范果然逃走了,而趙雲並沒有因此受牽連。

益州既定,有人心生貪念,主張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雲則站出來表示反對:「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提醒諸將還不能放鬆警惕,打消了劉備想要賞賜群臣的念頭。在劉備起兵攻吳,想要為死去的關羽報仇時,趙雲極力勸阻,但劉備沒有聽從,導致蜀漢大敗,劉備病逝白帝城後趙雲被劉禪封為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

「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雖然沒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表現,但趙雲絕對不是簡單的「保鏢」,能夠保護主君及其家眷,不是武力平平或謀略不足的人能擔任的,「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足以看出趙雲的果毅多謀和頗受劉備重用。在漢中之戰中,趙雲憑借騎兵的機動性數次突破曹軍陣容,還用計斬殺曹軍大量士兵,使得漢中戰局劉備軍變被動為主動,「操出斜谷。將軍趙雲擊其軍,敗之」。雖然「無敵」的說法有些誇張,但趙雲的「忠以奉上,廉以潔已」、「能戰勝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敗塗地」都無愧三國典範良將之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