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的這位,縱武藝高強卻名聲不顯,雖為講將卻仍忠義雙全,神經百戰幾無敗績。更神奇的是,他創下了八百人勝十萬大軍的戰爭奇跡,他就是張遼,一位三國中難得的帥才!
劉備手下五虎將各個威猛,曹操軍中有五良將也同樣不凡,而張遼便是其中之一。在《三國演義》二十四著名將領排名中,張遼和張郃並列為二張,排在第13和第14位。
但是筆者認為,縱觀張遼的戰績,無論是三國演義中的武將戰力,還是三國誌中的真實戰績,張遼絕對是個被嚴重低估卻實力超強的人物。
在《三國演義》中,與張遼對戰的有三個人物,與太史慈、張郃、凌統都是大戰數十個回合都不分勝負。其中,太史慈戰力在東吳排第一,屬於超一流的武將,而張郃是與張飛曾大戰百回合的人物,凌統雖然不如前兩者有名氣,但也是屬於一流猛將。
從這三個例子來看,張遼的武力只能是無法判斷而不能下結論。關羽雖然沒有與張遼交過手,但兩人卻心有慼慼然,關羽曾對張飛說:「張遼武力不在你我之下」,能得到心高氣傲的關羽如此評價,可見張遼的確不凡。
張遼被低估是因為與他對戰的沒有超一流的武將作參考,所以他的真實戰力也就無從考究,我們看排在前幾名的武將不論是呂布、趙雲還是關、張等人,都是因為有經典的歷史小故事而讓人們記住了他們的名字。而張遼作為帥才,種種不俗表現卻被羅貫中先生給忽略了,此中緣由我們已無從考究。
就目前而言,我們知道的,張遼最為亮眼的一戰當屬八百之兵破孫權十萬大軍的合肥之戰。但就是這麼經典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在三國演義中卻僅有「威震逍遙津」的片字記載。
話說如果羅貫中能在他的書中對這一戰役詳加描述,那麼以三國演義流傳之久、之廣的特點,那麼張遼的名聲當不止如此。
據記載,當年曹操在赤壁大戰敗退後,留下張遼鎮守合肥以抵擋孫權大軍的進攻。在此戰中,張遼率領八百先鋒突襲孫權的先鋒部隊,嚴重打擊了孫權的銳氣。
十多天後,孫權在十萬大軍攻擊無果,軍心動搖的情況下不得不撤退。而此時張遼明知敵眾我寡,卻下令主動追擊,這使得孫權大軍亂成一團,並且差點活捉孫權。
羅貫中先生曾以「生子當如孫仲謀」來盛讚孫權,而他把此戰役簡單化,想必是為了成全孫權之名吧。
所以,從整體來看,張遼是個了不起的帥才,在三國歷史中堪稱是個完美的人物。可惜享年只有五十三歲,在當時可謂英年早逝,一代著名將領,終成黃土一片,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