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義是在《三國演義》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登場的,當時袁紹、公孫瓚兩軍在磐河對峙,袁紹令麴義引八百弓手,步兵一萬五千,列於陣中,自引馬步軍於後接應。公孫瓚遣大將嚴綱為先鋒,鼓噪前來,麴義軍亂箭齊發,麴義拍馬舞刀,斬嚴綱於馬下,直殺過界橋,擊敗公孫瓚,斬將奪旗,復引軍沖公孫瓚後軍,正撞著趙雲,戰不數合,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當然,真實歷史上麴義估計跟趙雲的面都沒有見到過,至於兩人武功高低還真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麴義的部隊戰鬥力肯定比趙雲所部強很多。麴義的死還是功高震主了,被袁紹給找理解解決了。我們來看看正史上是怎麼說的。
麴義,袁紹麾下大將。他長期生活在涼州,十分熟悉羌族的戰鬥方式,所以他率領的士兵都異常驍勇精銳。他曾割據西山陸梁,之後袁紹來討伐,麴義兵敗逃跑,後來又投降袁紹。袁紹分兵討伐掃蕩各地,麴義經常作先鋒。袁沼駐紮在河內,和張楊聯合。張楊和匈奴單于於夫羅吞駐在漳水。於夫羅想反叛,袁紹和張楊不肯。於夫羅就虜走張楊。袁紹就命令麴義去追擊他。在鄴城南部,麴義大敗於夫羅。
袁紹約公孫瓚一同取冀州,但冀州牧韓馥主動把冀州讓給袁紹,公孫瓚卻來爭奪。兩軍在界橋相遇。瓚軍三萬餘人列成方陣,兩翼各有五千騎兵,以當時最恐怖部隊之一的白馬義從為中堅部隊。紹軍以麴義的八百兵士為先鋒,兩翼各有千名強弩手,袁紹自領數萬步兵在後面列陣。公孫瓚見麴義兵少,就命騎兵衝擊麴義軍。麴義命令士兵都伏在盾牌後不動,直到和敵人相距數十步時,才一起出擊。頓時煙塵大起,喊聲不斷,義軍一直向前衝突,強駑手不斷放箭。殲敵一千餘人,還把公孫瓚任命的冀州刺史嚴綱斬殺。瓚軍大敗,步騎爭相逃走,不敢回營。
麴義追至界橋,看見公孫瓚後軍還在界橋抵禦。義軍又把它們擊敗,一直殺進瓚軍營中,攻進牙門,營中兵士都四處逃亡。袁紹見大敗公孫瓚,就沒作準備,被瓚軍二千餘騎包圍。紹軍奮起反擊,麴義也及時趕到。一番較量後,瓚軍散去。
後來,公孫瓚殺掉幽州刺史劉虞,劉虞舊部聯合烏丸,鮮卑等進攻公孫瓚,袁紹就派麴義和劉虞之子劉和去幫助他們。聯軍數敗瓚軍,公孫瓚退守易京。後來麴義因自恃有功而驕傲放縱、並心懷不軌(誰知道呢),袁紹設計召見他並將他斬殺,兼併他的手下一起解決了,有餘部逃亡的,也被袁紹分兵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