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太祖大皇帝孫權,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接下來三國網小編就帶來歷史小故事,一起看看吧!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的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執掌大權,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促使疆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對於孫權來說,正式建立東吳後,自然需要封賞跟隨自己多年的部下。那麼,問題來了,孫權稱帝時,官職最高的文臣、武將分別是誰?
一方面,孫權稱帝時,官職最高的文臣是顧雍。彼時,顧雍擔任丞相這一官職。
顧雍(168年—243年),字元歎。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漢末至三國時期吳國重臣。顧雍幼時拜名士蔡邕為師,學習彈琴和書法。他才思敏捷,心靜專一,藝業日進,深受蔡邕喜愛。蔡邕贈之以名。故顧雍與老師蔡邕同名(「雍」與蔡邕的「邕」同音)。又因受到老師稱讚,故取字元歎。
建安五年(200年),孫權被朝廷授為討虜將軍,領會稽郡太守。孫權受命後,並未到郡就職,而是以顧雍為會稽郡丞,代理太守之職,顧雍討除寇賊,使得郡界寧靜,官吏和百姓歸服。黃武元年(221年),孫權為吳王,顧雍任大理、奉常,又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公元225年,顧雍改任太常,進封醴陵侯,不久代孫邵為丞相、平尚書事。
孫權對顧雍很尊敬,也很信任,每有難題時便會派中書郎前往請教他。每當顧雍贊成孫權的意見時,顧雍就會請孫權的部下吃飯,把問題研究個透徹,然後再送對方離開;如果顧雍不贊成孫權的意見的話,那麼他就不會請客了,也不多說話,這樣孫權就會知道自己的觀點有待改進。
赤烏六年(243年)十一月,顧雍去世,享年七十六歲。孫權身著孝服前往祭弔,賜謚號「肅」。由顧濟襲爵,顧濟無後,所以在他去世後,國嗣斷絕。永安元年(258年),吳景帝孫休下詔,以顧裕嗣爵醴陵侯。
對於顧雍來說,從公元225年開始擔任吳國的丞相,到公元243年去世,也即執掌東吳朝廷大權十多年。而這,不僅說明顧雍不僅能力較強,也體現出他獲得了孫權的信任。對此,步騭這位東吳大臣曾評價道:丞相顧雍、上大將軍陸遜、太常潘濬,憂深責重,志在謁誠,夙夜兢兢,寢食不寧,念欲安國利民,建久長之計,可謂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另一方面,孫權稱帝時,官職最高的武將是陸遜。彼時,陸遜擔任上大將軍這一官職。
陸遜出身吳郡陸氏,為江東士族,江東四大姓(吳郡顧氏、吳郡陸氏、吳郡朱氏、吳郡張氏)之一。對於陸遜來說,祖父陸紆,在東漢末年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曾擔任九江(今安徽壽春東)都尉。陸遜出生在華亭,少年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廬江郡的治所舒縣讀書。當時的吳縣人士中,陸績和顧邵以博覽書傳最為知名,陸遜、張敦、卜靜、吾粲次之。
東漢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因為遭到許貢三門客的刺殺而去世,孫權執掌江東,招納俊秀,聘求名士。到了公元203年,陸遜開始輔佐孫權。因為陸遜征討山越,立下了不少戰功,孫權就將孫策的女兒許配給了陸遜。對此,在筆者看來,這也是因為孫權在位初期,確實需要拉攏吳郡陸氏等世家大族。
公元219年,鎮守荊州的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在這場戰役中,關羽包圍了襄樊,曹仁難以抵擋,於是向曹操請求支援。對此,曹操派遣於禁、龐德等人去幫助曹仁。結果,關羽水淹七軍,俘獲於禁,斬殺龐德,順利消滅了曹操派出的兵馬。不過,讓關羽沒有想到的是,孫權背叛了孫劉聯盟,派遣呂蒙偷襲荊州。
值得注意的是,陸遜不僅參加了偷襲荊州的計劃,還在呂蒙患病期間,代替他的官職,並通過寫信誇讚關羽,促使後者放鬆警惕。而這,自然為東吳順利奪取荊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偷襲荊州的戰役中,陸遜率領大軍切斷了關羽的退路,從而在公元220年斬殺掉關羽父子,奪取了荊州之地。公元221年,為了給關羽報仇,劉備發動了夷陵之戰。彼時,呂蒙已經病逝,陸遜承擔了抵擋劉備大軍的重任。公元222年,陸遜擊敗了劉備,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對此,在筆者看來,夷陵之戰的勝利,自然鞏固了東吳對於荊州的佔據。
同年,曹丕因為孫權不肯派遣太子到洛陽當人質,所以派遣大軍進攻東吳。對此,陸遜又化解了來自曹魏的攻勢,這為孫權登基稱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登基稱帝,考慮到陸遜的功績,所以孫權在大將軍之上,又設立了上大將軍。在孫權遷都建業後,陸遜作為上大將軍,協助太子孫登鎮守武昌。由此,對於擔任上大將軍的陸遜,在地位上要高於擔任大將軍的諸葛瑾。一般來說,大將軍是武將之首。但是,東吳的情況,自然和蜀漢、曹魏存在一定的區別。
公元244年,丞相顧雍病逝後,陸遜被孫權冊封為丞相和荊州牧。在三國時期,文臣和武將的界限,還是比較模糊的。所以,儘管是一位武將,但是,陸遜還是獲得了丞相這一官職。同樣的道理,擔任丞相的顧雍,之前也曾有率軍消滅賊寇的經歷。不過,對於位極人臣的陸遜,卻沒有獲得善終的結局。
因為太子孫登病逝,東吳內部爆發了二宮之爭。而就陸遜來說,也牽涉其中。公元245年,孫權派遣手下責備陸遜,這導致陸遜發病去世,終年63歲。而這,自然是東吳的一大損失了。此外,太元元年(251年),陸遜的兒子陸抗回到建業治病。等到他要離開時,孫權哭著與他告別:「我過去聽用讒言和你父親不和,由此辜負了你。」永安年間,吳景帝孫休追諡陸遜為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