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與曹操是什麼關係?曾統兵八萬餘眾, 卻是個常敗將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夏侯惇與曹操是什麼關係?曾統兵八萬餘眾, 卻是個常敗將軍

與曹操是什麼關係?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曹操)即命夏侯惇與夏侯淵、呂虔、李典領兵五萬先行,自統大軍陸續進發,簡雍隨行。早有探馬報知高順。順飛報呂布。布先令侯成、郝萌、曹性引二百餘騎接應高順,使離沛城三十里去迎曹軍,自引大軍隨後接應。玄德在小沛城中見高順退去,知是曹家兵至,乃只留孫乾守城,糜竺、糜芳守家,自己卻與關、張二公,提兵盡出城外,分頭下寨,接應曹軍。卻說夏侯惇引軍前進,正與高順軍相遇,便挺槍出馬搦戰,離順迎敵。

 

兩馬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惇縱馬追趕,順繞陣而走。惇不捨,亦繞陣追之。陣上曹性看見,暗地拈弓搭箭,覷得親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撥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啖之,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槍搠透面門,死於馬下。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夏侯惇既殺曹性,縱馬便回。高順從背後趕來,麾軍齊上,曹兵大敗。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與劉備一起征討呂布,呂布派遣高順、侯成、曹性等將對陣。在戰鬥之中,夏侯惇你殺敗了高順明確遭到曹性的暗算,被射中左眼。夏侯惇忍痛拔箭,不料卻將眼珠拔出,隨即將其吞入口中。隨後,夏侯惇大發神威,將曹性斬殺。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曹性暗算夏侯惇的舉動,叫做「拈弓搭箭」,意為一手握弓,一手將箭放在弦上,準備發射。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在小說當中,夏侯惇稱得上是曹操陣營中出場亮相次數最多的將領之一。不過,除了這次的「撥矢啖睛」還有點英雄氣概之外,其餘表現可以用「窩囊」兩個字來形容,不但幾乎沒打過什麼勝仗,大凡失利也大都有他的份兒。那麼,歷史上的夏侯惇是不是與小說一樣那麼沒用呢?

答案是肯定的,夏侯惇在歷史上的表現更為窩囊。據《三國誌?夏侯惇傳》記載,儘管夏侯惇是曹操集團的元老,久經沙場,但也是勝仗沒打幾個,敗仗卻有一大堆,可謂是個常敗將軍,其中有一次還非常恥辱。在兗州爭奪戰期間,幾個呂布手下的無名小卒僅能以詐降的名義將夏侯惇挾持,弄得曹軍上下不知所措。幸好夏侯惇的部將韓浩態度強硬,終於令夏侯惇逃過一劫。

不過,儘管夏侯惇戰績不佳,但曹操卻一直對夏侯惇委以重任。關於這一點,在《三國誌?夏侯惇傳》有個數據足以證明:「二十一年,從征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二十六軍大約有多少人呢?按照《通典》的記載,一軍的人數為三千二百人,二十六軍則超過八萬人,這在曹操時期可謂絕無僅有,由此可見夏侯惇在曹操集團的地位。可以這麼說,夏侯惇是曹操嫡系中的嫡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