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分三國,天下英雄盡出,各為其主。作為愛才之心不問出處的曹操,他的手下自然召集了一批著名將領,下文將武將眾多,人才濟濟,貢獻各有不同。
NO1 郭嘉
很多人都認為他的功勞應排在荀彧之下,我個人以為:官渡之戰可謂曹操確立霸主地位的決定性一戰,它的成敗直接影響曹操今後的命運。而在這場決定性的戰爭中,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是曹操不再猶豫不決,開始積極進攻袁紹奠定了基礎,也為曹操打敗袁紹鋪平了道路。之後的平定四州的戰役中,郭嘉提出了進攻烏桓的建議,這使得曹操徹底的擊潰了袁氏一族。荀彧雖然在曹操即將斷糧的時候鼓勵過曹操,但那終究是「戰術」範疇上的。他也曾經評價袁紹的屬下「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顏良文丑,可一戰而禽矣。」但他始終沒能親臨官渡,所以在這場決定中國歷史進程的超大型戰役中,郭嘉起的作用是遠勝於荀彧的。雖然郭嘉38歲就英年早逝了,但追其功績,實應載入史冊。甚至於可以說沒有郭嘉,就沒有曹操的三分天下的基業。綜上,所以我將其派在首位。
NO2 荀彧
文若的功績大多是在大的戰略方面及舉薦人才,治理內政上的。雖然他輔佐曹操屢屢獻計,但是在關鍵的兩場決定曹操日後的地位的大規模戰役中表現只能算是「盡職盡責」。如赤壁之戰關於荀彧對曹操的軍事及政治上的建議在《三國誌〉一書中就提之甚少。將他排在第二應是適當的。
NO3 賈詡
說起賈詡,他加盟曹操是相對比較靠後的。但即便如此,也絲毫沒有減弱他的光芒。赤壁之戰時,在曹操的幾位重要謀士參謀中,唯有賈詡阻止過曹操,且在之後的渭水之戰中,對於韓遂和馬超,他提出了「離之而已」這一戰略方針,從而幫助曹操平定了西涼。還有立嗣這一問題,為曹操下定決心立曹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假如讓一個從小就多愁善感的人來繼承王位,恐怕曹氏的基業會衰落得更快。鑒於他入伙時間較前兩位晚,將其派在第3位
NO4 荀攸
他真的是一個卓越的謀略家,白馬之戰只有他明白了曹操的誘敵之計,之後也表現較活躍,或許是史書記載較略,他對曹操似乎沒提出過決定性的建議。但從曹操的「荀軍師之去惡,不去不止」及「前後所畫遺策十二」來看,他一定也魏曹操平天下起過不小的作用。所以委屈公達一下,排到第4位。
NO5 許褚
特徵值:虎癡 兵刃:鋸齒飛鐮刀 座駕:銀色拳花馬;力大如牛,有萬夫不擋之勇。曹操曾稱讚說:「此吾樊噲也。」典韋死後許褚任曹操的近衛軍統領。裸衣戰馬超,氣勢驚天動地,是曹操帳中唯一真正能與劉備的五虎上將一較高下的王牌。
NO6 夏侯敦
夏侯敦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從曹操初起兵的時候便開始跟隨他南征北伐,深得曹操信任,曾稱讚他道:「魏絳以和戎之功,猶受金石之樂,況將軍乎!」曹丕即位後更封他為大將軍。性清儉,不治產業,有點錢也都分施掉了。死後被封為忠侯,子充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