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厚仁慈?劉備是因什麼事落下假仁義的罵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寬厚仁慈?劉備是因什麼事落下假仁義的罵名

說起來,劉備的手段也很簡單,那就是說一套,做一套;但由於他表演得十分真切,故極具欺騙性。但在一次醉酒後,他暴露了真面目。《三國誌·龐統傳》載,劉備曾酒後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完全忘記了當初他「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的誓言。

《三國演義》欲表現劉備的寬厚仁慈,故將許多決策都說成出自諸葛亮等人。例如入川問題,似乎從頭至尾全由諸葛亮、龐統二人策劃,劉備只是被動實施。其實,在入川過程中,劉備充分施展了他作為韜略家特有的手段。

據《三國誌》裴松之注引《獻帝春秋》記載,赤壁之戰以後,孫權欲與劉備共同取蜀,擴大勢力,以與曹操抗衡,遣使至荊州,對劉備說:「米賊張魯居王巴、漢,為曹操耳目,規圖益州。劉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則荊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進討張魯,首尾相連,一統吳、楚雖有十操,無所憂也。」劉備欲獨力取川,但又不便明講,於是回答道:「益州民富強,土地險阻,劉璋雖弱,足以自守。張魯虛偽,未必盡忠於操。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今同盟無故自相攻伐,借樞於操,使敵承其隙,非長計也。」孫權見劉備不予合作,即遣其弟孫瑜率水軍入川劉備則下令封鎖江面,不准吳軍通過,對孫瑜說:「劉璋與吾同宗,汝欲取蜀,吾當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孫瑜無奈而退。劉備將益州留給了自己。

建安十六年,曹操派鍾繇率兵挺進漢中,劉璋不知所措,張松、法正二人慫恿劉璋迎劉備入川以自重。劉備知能否得蜀,取決於張松、法正,所以在於二人接觸中,大獻慇勤,施以厚恩。《三國誌》裴松之注引《吳書》說:「備前見張松,後得法正,皆厚以恩意接納,盡其慇勤之歡。因問蜀中闊狹,兵器府庫人馬眾寡,及諸要害道裡遠近,松等具言之,又畫地圖山川處所,由是盡知益州虛實也。」

據《三國誌·先主傳》,劉璋在張松蠱惑下,終於正式邀劉備入川,使擊漢中張魯。於是劉備留諸葛亮、關羽等人據守荊州,率步卒數萬人浩浩蕩盪開入益州。可是,劉備率兵到達葭萌後,並不對張魯用兵,而是在當地廣樹恩德,以收人心。後又以需還荊州救關羽為借口,向劉璋借兵一萬和糧草器械等。劉璋沒有滿足劉備的要求,只給了四千士兵和所求物資之半數。劉備乘機激怒部眾說:「我們為劉璋征強敵,出生入死,不得安寧,他卻積累了那麼多財物不肯拿出來犒賞我們,他還能指望我們為他出力嗎?」於是引兵南下,最終攻至成都,迫使劉璋投降,佔了益州。

說起來,劉備的手段也很簡單,那就是說一套,做一套;但由於他表演得十分真切,故極具欺騙性。但在一次醉酒後,他暴露了真面目。《三國誌·龐統傳》載,從葭萌南下攻取涪縣後,置酒高會,劉備多喝了點,醉了,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完全忘記了當初他「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的誓言。龐統見劉備得意忘形,回答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劉備見龐統掃己之興,大怒曰:「當年武王伐紂,前歌後舞,能說不仁嗎?」將龐統趕出宴會。

對劉備的此次失態,後世史家頗多譴責。習鑿齒曰:「夫霸王者,必體仁義以為本,仗信順以為宗;一物不具,則其道乖矣。今劉備襲奪璋土,權以濟業,負信違情,德義具衍,雖功由是隆,宜大傷其敗,譬斷手全軀,何樂之有?」裴松之說,劉備謀襲劉璋,違義成功,本由詭道,酣宴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劉備之失。

但劉備酒醒後,馬上就懊悔了,復將龐統請回來,向他道歉,又恢復了他的仁者姿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