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年的時候有兩個重要人物,一個叫張俊,一個叫張浚。這兩個人名音同字不同。張俊最終參與了宋高宗和秦檜陷害岳飛的事情,現在跟秦檜一起跪在岳飛墓前呢,算是遺臭萬年了。
另一個張浚卻不同,他一直是堅定的主戰派,在宋高宗、宋孝宗時期都得到重用。不過,主戰派也未必就好,這位張浚有點志大才疏。
他先是被宋高宗任命為整個川陝地區的軍事總督(川陝宣撫處置使)。
張浚很急於反攻關中地區,實際當時的時機並未成熟。曲端就給他建議:據險守衛,等時機成熟再反攻。
張浚不聽。而且這個時候宋高宗趙構也下令讓他反攻。高宗在東南方被金兵追著打,感覺不安全,就想讓張浚反攻,以減輕東線作戰的壓力。
於是,張浚就發動了反攻的戰爭。
戰爭開始的時候,宋軍連連獲勝。這也使得張浚更加輕敵。
金軍很快就作出反應,命令完顏宗弼軍、完顏婁室軍兩路都來支援。
敵人越多,張浚反而越高興。因為他很自信,來多少都不是他的對手。
你們分散,我還要一個個去消滅。現在都到一起了,一次性搞定。太棒了!
張浚似乎成竹在胸。於是,他命令宋軍5路大軍,18萬人向富平集結。對外號稱40萬人。
宋軍將大營紮在一片沼澤地,以為軍事屏障。這個時候,金軍的完顏宗弼軍已經抵達,兩軍相距僅僅80里。
宋軍的將領們紛紛獻計:趁敵軍完顏婁室軍還沒有抵達,兵力分散時各個擊破。
應該說還是個不錯的選擇。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擊破。
不過,張浚對此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我軍兵力比金軍強大,贏定了,不需要這樣做。我們要贏,更要堂堂正正的贏。
於是張浚作出一個幼稚的舉動,他向金軍下戰書,相約開戰。、其實下戰書這個事情,古已有之,雙方約定日期,然後開戰。不過大多是在沒有其他變數的情況下用的,因為反正總要有一場硬打,約好時間打,也沒什麼。
但張浚這種情況,卻大可不必。兵力既然多出不少,直接猛攻就行了,哪由得對方答應不答應呢?不打也得打。
金軍看出了張浚的問題,就故意拖延時間,不作答覆,以等待完顏婁室軍的會合。
不久,完顏婁室援軍已到,他作出判斷:宋軍人雖多,營寨薄弱,很容易攻破。
這是位知兵的宿將,眼光很獨到。等到了約定開戰的日期,金軍還是不肯出戰,躲在營寨裡堅守。
這時候,張浚開始學諸葛亮,他給金軍送去了女人所用的東西,以譏諷金人怯懦。
不久,宋軍決定進攻,先派一千人作為試探。不過,試探很失敗,完顏婁室設伏夾擊,盡殲宋軍。
這時候金軍找出了破敵的方法。因為金軍多是騎兵,但宋軍營寨有沼澤作為阻礙,難以衝鋒。於是金軍用土在沼澤地中鋪出一條路來,然後派三千騎兵衝破沼澤進攻宋軍的小寨。
這些小寨是宋軍的民兵,並非正規軍。但這就是完顏婁室所看出的宋軍的破綻。民兵不懂作戰,一被進攻就陷入混亂,他們還逃竄進正規軍的軍營中,形成了連鎖反應。
金軍看到時機已到,兩路發動夾擊。宋軍由於互補統帥,非常混亂,於是大敗。
此後,宋軍只能退守到川蜀,再也難以北上。
張浚先後學了兩個人,一個是宋襄公,一個是諸葛亮。也算是奇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