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真的是仁義之人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展示了我國三國時期的歷史。它是依據《三國誌》發展的,很多地方都把三國誌的記載進行誇張、美化或醜化。所以這本書裡很多地方都不是三國歷史的真實故事,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分析一下劉備這個人。
劉備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仁義的形象,這很受《三國演義》書中劉備形象的影響。但其實,劉備並非仁義至極。你想,戰亂紛紛,他還能堅持那麼久肯定是有所手段的。
那麼,劉備到底是怎樣的人呢?
據說,當初曹操的軍隊攻入荊州時,當時的劉表生命以危在旦夕了,但是他還沒有決定好對荊州未來的規劃,甚至也沒有端正對曹操的態度。幾番糾結,他決定立劉琮為主。很多人認為這劉表是老糊塗了,不懂得審時度勢。他應當將位置傳給劉琦,然後派劉備來輔佐。但是,劉表對劉備不放心,沒有把荊州之主的位置傳給劉琦。
劉表的生命很快兒就到頭了,劉琮糊里糊塗成了荊州之主。他這個位置他也不想坐,老想著逃離。後來在幾個人的鼓動下,他選擇了歸降曹操。
上一段故事是歷史史實,但是三國中就不是那麼寫的了。它把這一段故事改變了,說劉琮在歸降後就被曹操殺死了。但是根據分析,那樣做對曹操一點好處也沒有,甚至還有壞處,他並不會選擇那麼做。
之後的歷史是劉琮歸降曹操,但劉備不知道這件事。知曉了這件事之後,劉備及其手下心有不甘,勸說劉備擊垮劉琮。劉備自然想維護他仁厚的形象,沒有聽他們的勸說。但是心裡早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了。
《三國演義》有提到,曹操曾率領五千精兵追擊劉備,劉備為了掩護十萬百姓,延緩了撤退速度,也沒有不管百姓的死活,沒有獨自逃跑。但是,我們思考一下,劉備這樣做,是不是只是為了自己好脫身?如果真的是一條好漢,那麼為何要連累百姓呢?
劉備雖然表面上為劉表防守曹操,實際上卻沒有。他也沒有趁機拉攏人心,所以沒有《三國演義》中所說的十萬人軍隊。那十萬軍隊,很可能只是史實記載的十萬百姓罷了。如果劉備真的有十萬軍隊,那麼這還可能只是一個謠言。曹操和劉琮是沒那個想法了,是不是劉備我們也不確定了,畢竟這個謠言對劉備有利。
所以,《三國演義》中記載的不一定是真實的,是不是真實的,還需要我們自己去研究,去探討了。學術性的研究,最好是參考《三國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