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備傳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在人們印象中,後主劉禪就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他在任何影視作品中都表現得非常無能,的確到劉禪接管蜀漢的時候,蜀漢就破產了。末代皇帝嘛!肯定要很多鍋。
因此不少讀者都有個疑問,實際上劉備只有四個兒子的,為什麼讓一個扶不起的劉禪成為了下一任皇帝。
原因很簡單,阿斗才是最合適的!
首先說一下劉備的長子劉封,他只不過是劉備的養子,和劉備沒有共同基因,幾乎不可能成為下一任老大。
在劉備晚年的時候,劉封的勢力已經不小了,劉備和諸葛亮都特別擔心他,於是以劉封不救關羽和捉拿反賊孟達失利為由把他給逼死了,完全消滅了這個眼中釘。
三子劉永和四子劉理並不知道他們是在哪一年出生的,然而能夠明確一點,他們出生於劉禪之後。即使三人都並非嫡出,然而早出生的劉禪肯定比弟弟們更有繼承優勢。
我們古時候最常用、最正統、相對來說麻煩最小的繼承原則就是要立嫡子長子。就像漢靈帝明明非常寵幸小兒子劉協,然而就由於劉辯是嫡長子,活著時始終沒有讓劉協坐上儲君的位置。劉備心中的目標始終是中興大漢,在這方面肯定會遵循這一原則。
何況劉備親眼見到了廢長立幼的可怕後果,而且這種事情發生了兩次。
北方的軍閥袁紹寵幸小兒子袁尚,對自己的大兒子袁譚非常不滿意,袁尚在袁紹死後就成為了北境之王,袁譚不符,於是兩人就動起刀兵起內訌了。
曹操看到這個情況後親自率大軍進攻,袁譚死在曹純統領的虎豹騎手中,袁尚去找自己的二哥袁熙,也就是三國大美人甄宓的爺們,最終這倆兄弟死在遼東太守公孫康手中,人頭送給了曹操,曹操由此統一北方,得到袁家的地盤,開始成為最強大的一路首領。
荊州英雄劉表本來是一直在培養長子劉琦這位繼承人,然而到劉表晚年的時候,劉琮成為劉表最喜愛的兒子,他西去後劉琮成為了荊州的酋長,兄弟倆人又打了起來,這樣導致荊州集團分成了兩大派系,正好曹操來攻打,劉琮就將荊州獻給了曹操。
換句話說,袁紹和劉表沒有按原則來行駛道路,給公司內部留下了非常大的隱患,在一定程度上讓曹操更快地拿下北方和江漢地區。
這些事剛過去沒多久,擅長學習的劉備又怎麼可能犯同樣的錯誤?他不想讓曹操得到便宜。
在每個人的印象中,劉禪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其實劉禪的腦子很好使,和晉惠帝那種二貨老大是不同的。
然而諸葛亮有很強的存在感,不管在什麼時候,提到蜀漢,大家首先想起來的經常是他,接下來才是劉備爺倆。於是大家有了這樣一種認知,好像沒有諸葛亮,劉禪就沒法安穩地當老大。
這種看法不正確嗎?一開始或許是對的,剛坐上龍椅的劉禪需要一位非常有本事的盾牌,然而慢慢地劉禪就不再過度依賴諸葛亮了。他對局勢也有自己的見解,好像不同意諸葛亮北上,不過也沒提出相反意見,而是以大局為重,和諸葛亮始終是同一條船上的人,讓蜀漢高層沒有分裂。
在諸葛亮心中,劉禪是位不錯的老大,在《與杜微書》中說他「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倘若劉禪的確那麼不堪,諸葛亮就不會這樣說了,而是要看不起他了。
唐朝的李密覺得,劉禪能夠和春秋時期首位大佬齊桓公相比,齊桓公有了管仲才能成為霸主,劉禪有了諸葛亮才能對抗曹魏。我們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也沒法問,反正他就是這麼講的。
劉禪在諸葛亮去世後又當了29年的老大,在此期間也沒有任何大臣能夠架空他,不管是在政治還是經濟以及軍事上面,他都交上了滿意的答卷,或者沒有獲得高分,但也門門都是及格。
這證明劉禪完全能夠當一個守成之君。
在投降魏國去了洛陽以後,司馬昭設宴招待,宴會中故意讓人彈唱蜀中歌曲,而且伴隨著歌舞,蜀漢降臣見景生情,想起了破產時的悲慘場面,全都泣不成聲,偏偏劉禪面不改色,全神貫注地聽著音樂。
司馬昭看到他這種態度都震驚了,感歎居然會有無情到這種地步的人,即使諸葛亮還在世也不能長期輔佐他,至於姜維更不用說了。
然而司馬昭還想再考驗一下阿斗,問他現在什麼想法。劉禪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此間樂不思蜀也,於是就有了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你可以說劉禪沒骨氣,然而換個角度來看,可以看出他知道該怎麼保護自己。司馬昭可不是一般人,能讓他放下戒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劉禪完成了這個任務,眾人還認為他是250嗎?
後來8年以後,65歲的劉禪才壽終正寢。他可以說是歷代亡國之君中過得最滋潤的一個了,像他這樣的可不多。
於是,劉備讓劉禪來接自己的班也就不足為奇了,劉禪不光是長子,而且還不算是二貨,不讓他當老大麻煩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