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許劭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說曹操「治事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月旦評又名汝南月旦評,由東漢末年汝南郡人許劭所主持。許劭與其從兄許靖喜歡品評當代人物,常在每月的初一,發表對當時人物的品評,故稱月旦評。
這種品評方是沿襲東漢以來的清議之風,東漢選舉官員方式是察舉和征辟。征辟是由皇帝、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地發現人才,察舉則是地方長官在轄區內自下而上地舉薦人才。察舉又稱鄉舉裡選,即以鄉里社會的輿論評價,作為人才選舉的依據。定期的察舉科目有孝廉、秀才,還有不定期的貢舉、特科、制科或詔舉,其中孝廉是漢代最主要官員來源。
到了東漢後期,政治敗壞,因此形成批判朝政、臧否人物的清議,清議的內容以人物評論為主,第一種是李膺、陳蕃等名士,對現實政治的猛烈抨擊。第二種是郭泰和許邵,他們主要評論人物才幹和德行風貌。
如果在清議中,被名士所短,則很難在士大夫階層中混出頭。相反的,如果獲得名士的讚賞,那身價馬上不同凡響。黨人領袖李膺被公認為天下道德楷模,士人如果被他接見,猶如登龍門。孔融隨父親入京,冒充李膺親戚也要混進去,原因就在此。
陳壽說曹操少年時「任俠放蕩,不治行業」,以今天的話語就是每天閒晃到處玩樂的二世祖,鄉里地方對曹操的評語都不好。曹操長大後,為了改善他的風評,就找了太尉喬玄評論他,喬玄說他「天下大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而曹操受許劭月旦評的記載前,先找了太尉喬玄給曹操評語。但喬玄擔心自己份量不夠,建議曹操去找許劭。
《後漢書》記載,曹操尚未出名時,常常言辭謙恭,禮物豐厚地求許劭為自己品評。許劭鄙視其為人奸詐,不肯發話。直到有次被曹操挾持了,許劭才不甘願地說出「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評論,這就是後來為人熟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由來。
曹操在月旦評後,身價果然不同,二十歲就被舉為孝廉,開始踏入官場,出自四世三公家族的袁紹,對著許劭也要讓三分。袁紹返鄉要經過許劭任職的地方前,他急忙遣退賓客說:我們這麼龐大的車隊,衣服華麗,興師動眾,如果被許邵看到就完蛋了。袁紹自己一個人低調回家。
許劭和許靖為了躲避董卓之亂,兩人都離開京城,許劭在興平二年去世。許靖則輾轉流亡各地諸侯,最後來到巴蜀。劉備入蜀後,拜許靖為左將軍長史。劉備為漢中王時,許靖為奏表中第二人,僅在馬超之下。劉備稱帝后,許靖官拜司徒,位極人臣。而月旦評的習俗,隨著許劭、許靖的去世,以及曹丕施行九品中正制,將選官的權利拿回中央,逐漸沒落。而在司馬家族掌握大權後,施行嚴格的與論管制,清議最終轉變為逃避政治,談玄論理的清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