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諸葛亮進攻陳倉沒有成功為何宣揚自己大勝?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諸葛亮進攻陳倉沒有成功為何宣揚自己大勝?

在三國時期,關羽大意失荊州和夷陵之戰的失敗,成為蜀漢發展的轉折點。自劉備白帝城托孤後,雖然諸葛亮嘔心瀝血,卻難以改變蜀漢戰略上的被動局面。當然,諸葛亮還是通過北伐曹魏來實現攻勢防禦的目標,也即避免強大的魏國集結重兵攻打蜀國,並且給東吳孫權分擔了不少的防禦壓力。

公元238年到239年年初,蜀漢丞相諸葛亮發動了第二次北伐戰爭。其中,諸葛亮帶著數萬蜀漢大軍,耗費了近半個月時間,卻沒有攻打下陳倉這座城池。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魏國將領郝昭,只用了數千人馬就抵抗了蜀漢數萬大軍的進攻。對於諸葛亮來說,這非常無奈,只有下令退軍。不過,在諸葛亮撤退漢中的半途中,魏國曹真派來的援軍開始追擊諸葛亮。當然,結果是魏軍遭到了諸葛亮的埋伏,其主將王雙被斬殺。

對於蜀漢來說,數萬大軍沒有攻破數千人防守的城池,確實難以令人相信。但是,回到三國時期來說,因為冷兵器時代的攻城戰爭,缺乏炮火上的支持,只能靠著雲梯和戰士以血肉之軀來衝擊,攻城的難度要遠遠高於守城。另一方面,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結束後,曹魏大將軍曹真認為諸葛亮以祁山之敗為戒,以後一定從陳倉兵,於是讓將軍郝昭、王生等駐守陳倉,修建城池。也就是說,魏軍雖然人手有限,但是在物資裝備和城池加固上做了充足的準備,這也是諸葛亮久攻不下的原因之一。

那麼,就蜀漢和曹魏之間的陳倉之戰,我們很難說諸葛亮取得了勝利,最多只能說不分勝負。如果考慮到當時的雙方兵力,只能說諸葛亮吃了虧。但是,在回到蜀漢後,諸葛亮居然派人專門鑄造了定軍鼎以紀念這次的戰績,對於這場戰役的「勝利」大加宣揚。由此,難道諸葛亮也是報喜不報憂,希望通過偽裝的勝利來獲取賞賜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是,諸葛亮如此「好大喜功」,也是有迫不得已的苦衷。首先,對於清廉和已經手握蜀漢軍政大權的孔明,根本不需要戰績來加官進爵了。但是,因為第一次北伐的不成功,如果第二次北伐魏國再次失敗的話,將會極大挫傷蜀漢的軍民的信心,乃至引起反抗的聲音。為了保證北伐事業的長期維持下去,諸葛亮對斬殺魏國將領王雙一事大加宣傳,能夠鼓舞當時蜀漢上下的士氣,維持蜀漢內部的團結。

最後,另一方面來說,對於諸葛亮第二次北伐魏國來說,其戰略目的是分擔東吳面對曹操集團的壓力,迫使魏國將張郃等大將調回到蜀漢邊境地區。而就當時的實際情況來說,孫權一方確實在魏國東線取得了一定的勝績。由此,諸葛亮順勢退兵,也就完成了自己牽制魏國,為孫權創造機會的目的。當然,宣傳勝利的一面,更多的還是政治上的需要。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