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魏明帝曹睿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曹睿與司馬懿的關係一直很微妙。
這倒不是因為什麼「鷹視狼顧」之類的戲言,所有的君主,與輔政大臣之間都有天然的矛盾。
曹睿即位時,司馬懿、曹真、曹休、陳群,就是曹丕安排給他的輔政大臣。
曹睿要親自執掌大權,當然要與位高權重的輔政大臣爭一爭。
曹睿通過制衡之術,壓制住了輔政大臣們。
曹真、曹休、司馬懿常年在外領兵,對朝政影響力受到限制,留在洛陽的陳群又無兵權,曹睿得以居中制衡,穩操大局。
儘管司馬懿在曹叡時期表現得很得體,但曹睿及一些大臣仍然對其有所警惕。
司馬懿曾經詢問陳矯:司馬懿忠正,是不是社稷之臣?
陳矯答:司馬懿是朝廷所望,但是不是社稷之臣就「未知」了。(《三國誌.陳矯傳》引《世語》)
當然,曹睿對司馬懿的警惕,基本上屬於君主與輔政臣之間正常的警惕關係,並沒有非常特殊。他刻意壓制司馬懿的程度,與壓制曹真、曹休的程度基本相當。
對曹魏皇帝來說,無論是宗室,還是世家大族,都是他需要提防的對象。
曹睿當政時期,無論是曹真曹休這樣的宗室,還是司馬懿陳群這樣的重臣,他都能駕馭自如,朝政被皇帝本人牢牢把握於手。
曹肇、夏侯獻、秦朗等宗室,蔣濟、高堂隆等外臣,都曾經抱怨替皇帝執掌機密的孫資、劉放權力太重,這正說明:宗室、外臣的權力,都被曹睿死死限制住了。
在曹睿的駕馭下,司馬懿既能充分發揮其才具,又無法威脅大權,二人配合算相得益彰。
比如: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眾將請戰,司馬懿按壓不住,請旨於曹睿,曹睿心領神會,下旨不得出戰。
這一段,可謂明君賢臣合作的典範。
由於曹睿比司馬懿足足小了25歲,所以,正常情況下,這段君明臣賢的佳話是可以一直延續下去的。
可是,年紀輕輕的曹睿,卻突然病倒了。
曹睿自然能牢牢壓制宗室、世家大族,但是,繼承皇位的小皇帝是不可能馬上做到的。
舊有的權力體系已失衡,曹睿必須抓住生命最後一點時間,替繼承人重構權力體系!
曹睿最初的設想
曹睿一開始的選擇,是宗室。
他最初安排的輔政班底是一班宗室:曹操之子曹宇、曹操假子秦朗、曹休之子曹肇、曹真之子曹爽、夏侯家的夏侯獻。
同時,曹宇提出:從遼東前線回來的司馬懿,不必回洛陽,直接去關中督軍。(繼續排擠出中央權力體系)
曹睿沒有像其父曹丕一樣,採用世家大族與宗室共同輔政的形式,而是企圖通過宗室+皇權,牢牢壓制世家大族。
看來,曹睿認識到了世家大族的危險。
自漢末以來,門閥就掌握了大量的經濟、政治資源,成為左右時局的重要力量。
曹操角逐天下時,消滅了袁紹、袁術,削弱了楊彪,東漢政治生態下的頂級士族被悉數打倒,曹丕得以通過拉攏司馬懿、陳群等次級士族,完成代漢。
在曹操、曹丕時代,曹家既有強力君主,又有一些寒門能人制衡,士族尚能壓得住!
可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尤其是「九品中正制」的持續推行,士族已經再次把持了經濟、政治資源,而司馬懿、陳群、王凌,當年的次級士族們,如今已成長成了頂級士族。
宗室雖然也危險,但比起這些鷹揚之臣來,畢竟是自家人。
曹睿欣賞的大臣高堂隆就曾經提出:一定要提防「鷹揚之臣」,讓宗室領兵,控制局勢!
曹睿最初做出的這個安排,基本上是採納了高堂隆的意見。
但是,把所有的世家大族全部排擠出最高權力體系,完全依賴宗室壓制,行得通嗎?
當年,高堂隆提出以宗室領兵,壓制「鷹揚」大臣時,曹睿還很健康,那算是未雨綢繆的計劃。
如今,倉促之間,直接由宗室壓制世家大族,壓得住嗎?
曹宇地位高,但缺乏實權基礎;曹肇、曹爽雖有其父之蔭,但威望、實權也不如其父。
實力不足,能力也不足!
曹肇、夏侯獻得到輔政安排後,指著樹上的鳥說:在樹上待得太久了,該下來了!(暗指孫資、劉放)
且不說孫資、劉放是不是應該拉攏的對象,就是想要弄倒人家,如此沉不住氣,能成何大事?
孫資、劉放立刻開始勸說曹睿。
根據《漢晉春秋》的記載,孫劉勸說的要點有2:
(1)、宗室也不一定靠得住!
宗室也會危及皇權!曹丕曾有詔令,諸王不得輔政!
而且,曹宇、曹肇、夏侯獻、秦朗都靠不住!
您還病著,曹肇、夏侯獻就在調戲侍疾者了!燕王(曹宇)已經擁兵南面,限制他們入宮!
(2)、這幾個宗室鎮不住場子!
「外有雍隔,社稷危殆」。外地的實力派司馬懿、王凌,這幾個能力平庸的傢伙壓得住嗎?
所以,孫資、劉放提出了建議:由曹爽、司馬懿一起輔政!
繼續當初曹丕「宗室+士族領袖」的輔政班底!
曹睿採納。
最終構想
但是,曹睿也感覺到:還是不穩當!
曹睿先是答應了劉放孫資的建議,旋即又反悔,然後又回心轉意,猶豫不決。
他問曹爽:「堪其事不」?
曹爽戰戰兢兢,孫資代答「臣以死奉社稷」。
同時,曹睿以最後的表演,籠絡司馬懿。
曹睿拉著司馬懿的手:我忍著不死,就為了見到你,見到你,我才無所恨!
但是,曹睿依然沒有放棄對司馬懿的控制。
曹氏宗親,牢牢把握中軍,而尚書孫禮,更是被指定為曹爽長史,加強曹爽在朝政中的影響力。
如此,曹睿的最終構想,也基本形成了。
1、借助司馬懿的士族領袖地位,統治士族群體。
陳群死後,司馬懿是當仁不讓的士族領袖。
2、以曹爽、孫禮在洛陽的實力,壓制司馬懿。
司馬懿雖頗有權力,但在洛陽實力薄弱。
事實證明,司馬懿家族進入洛陽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出於被壓制的地位,這並只是他韜光養晦之謀,也是因為中軍在曹氏宗族手中。
可以說,如果不是曹爽自己作死,這原本是一個靠譜的平衡體系。
但是,曹爽比他設想的更不靠譜···
曹睿視孫禮為束縛,把人家外放了。
被苦心安排輔助曹爽的孫禮,後來居然曾經責怪司馬懿為什麼任由曹爽亂來而不動手?
無解的難題
任何時代,給幼主安排輔政團隊,實現順利權力交接都是極為困難的。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則更是困難。
自漢末以來,士族勢力膨脹,掌握了國家主要的經濟、人口資源。
能否駕馭這些士族,是皇權能夠穩固的關鍵。
強主控得住場子,但給幼主安排輔政班底,當時是無解的難題。
劉備運氣比較好,他押寶諸葛亮,算是基本沒出亂子。
孫權採取「權臣+宗室」的組合,由諸葛恪、孫峻聯合輔政,這一次,宗室贏了,諸葛恪被殺,但是,東吳仍然連續多年內亂不休,國力大損。
司馬炎採取宗室掌兵,與高堂隆給曹睿的建議基本接近,結果,宗室們成了「鷹揚」大臣,八王之亂···
此後,直到南北朝,但凡幼主或愚主接班,多免不了腥風血雨,甚至改朝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