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評價呂布,歷來都認為他天性反覆無常,桀驁難養。其最主要的證據,就是他和董卓的關係。從總的作用來看,董卓是使東漢末期社會更加動盪不安、百姓生活更加水深火熱的獨夫民賊。但一開始,董卓並不是以這種形象出現的,他是朝中士大夫集團藉以誅除宦官勢力的希望所在。董卓本人也是反對宦官專權的。
通過對呂布和董卓關係的分析,人們應當對呂布的「反覆無常」有新的認識。從表面看,呂布先殺丁原,後誅董卓,確實給人以反覆無常的印象。但這種反覆無常,絕非呂布的天性,它既反映了呂布的政治追求和對自己社會位置的曲折選擇,也有著複雜的社會和政治鬥爭的背景。
呂布所生活的年代,天下分崩,群雄四起,戰事不斷,社會動盪。原有的秩序被打亂了,新的秩序正在重組,在這種重組中,人們都在尋求自己的位置。由於人們的社會理想、政治眼光、個人修養不同,尋求自己位置的方法和道路也各異。像諸葛亮那樣懷寧靜之心以求致遠,蓄志待時以求明主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急於找到施展自己才幹的舞台。在這種情況下,頻頻改換投靠對象的人絕非呂佈一個。
例如曹操的著名將領張遼,先為丁原部將,後又進京依何進,何進被殺後又以兵屬董卓。董卓死後又歸呂布。呂布為李傕所敗,又從呂布東奔徐州。
曹操破呂布,張遼將其眾降。又如曹操的謀士參謀賈詡,先在董卓部下任討虜校尉,又在董卓女婿牛輔軍中任職,董卓敗後,又為李傕、郭汜謀士參謀。不久又離開李傕投段煨。由於不為段煨重用,又離段煨投靠南陽張繡。他先勸張繡與劉表連和,不久又勸張繡投靠曹操。另一方面,有實力的集團領袖又如饑似渴地招納人才,這也為人才選擇投靠對像提供了外部誘因。
應當承認,呂布是個人才,按當時的標準, 也可以稱得上英雄。史載他「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當時人有這樣的說法:「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呂布也自恃其才而心懷平定天下之志。他給韓暹、楊奉的信中說:「布有殺董卓之功,與二將軍俱為功臣,可因今共擊破術,建功於天下,此時不可失也。」
當他被曹操逮捕後又說:「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呂布在當時無論是武藝還是知名度,都非張遼、賈詡之輩可比。因此,呂布在當時成為一些人爭取的對象。陳宮對張邈說: 「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這番話正反映出呂布之才及為當時所爭用的現實。
呂布擇主與張遼、賈詡等人本無本質區別,而且前者對投靠對象的離棄要少於後者。然而卻偏偏是呂布落下了反覆無常的名聲。這可能是由於張遼等人對前主只是簡單的離棄,而呂布對前主則是棄而殺之。
呂布並非天性好殺,造成這種區別的原因,是他只是一個有虓虎之勇的武將,並非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而社會的政治需要及其本身的才能,又偏偏不斷地把他推向政治鬥爭漩渦的中心,在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中,棄舊圖新的選擇只能通過棄而殺之來實現。這才是問題的實質。
董卓確實是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獨夫民賊。所以,當呂布殺死董卓後,「士卒皆稱萬歲,百姓歌舞於道。長安中士女賣其珠玉衣裝市酒肉相慶者,填滿街肆」。人們把他的屍體棄於街市,將他肚子內的脂肪點燃,又將他的骨灰揚灑在路上。這充分表明,呂布誅殺董卓終止了他的暴虐,是大快人心、大得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