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一直在讀《春秋》?他為什麼讀的不是兵書?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為什麼一直在讀《春秋》?他為什麼讀的不是兵書?

說到關羽,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三國中文網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等,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據傳由孔子修訂而成。

在關羽的諸多人物造型中,藝術大師們在向大家描述他儒將風範人物造型的過程中,大多數都是會將他畫成「穿著盔甲戰衣、秉燭夜讀《春秋》」時的情形,特別是在許多 關帝廟裡的雕像,也是手拿《春秋》書閱覽。這類做法,實際上也確實滿足了,向大家傳遞關羽是個才學與文雅、文才與武學兼具的 儒將的形象。

只不過我有個疑惑,在表現關羽是一個儒將的過程中,為何總要使他的手上拿一本《春秋》書,而不是其他如兵書戰策、儒家其他經典或諸子百家經典書本呢?關羽的讀書個人形象與他所在的時代特徵和後人傳揚的要求相關。

關羽為何要讀《春秋》

東漢是西漢的承傳和延續,由於出現了亂臣賊子,出現了黃巾軍農戶大農民起義,君權大權旁落,天地動盪不安,人心思定。針對那時候的有志之士而言,正統的觀念就是匡扶漢室。

關羽是東漢末期人,作為劉漢政黨的關鍵人物之一,由於追隨了說白了的漢皇室中山靖王以後劉備想修復劉氏江山,他當然得將以注重大一統思想的《公羊春秋》作為關鍵學習培訓的內容。從對「桃園三結義」的忠,對劉備妻子的禮,對曹操等的信看來,他也是這一觀念的代表者。

《三國演義》玉泉山關帝廟中有那樣一副對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七毒,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為青天。這就表明,宋明階段,大家為了更好地神格化關羽,就早已十分重視將他孔夫子的《春秋》聯絡起來,根據孔夫子著《春秋》,關羽讀《春秋》,把她們二人一概而論。

當歷史名人被授予了政治倫理道德後,關羽的忠肝義膽精神實質當然對大家盡忠封建社會當權者有帶頭作用,加上之後重文抑武促使文武官的職務級別高過三國武將,這就得根據讀書來給他們披著儒家文化藝術的外套,關羽讀《春秋》當然也就變成了必然。

關羽為何讀的並不是其他書本?

自西漢之後,歷代王朝都以儒家文化為國學經典,關羽是儒家人員捧出來的英雄人物,那他閱讀書籍肯定是儒家經典,對於其他諸子百家的經典健身培訓,可能使他讀的概率會較為小。當然,對於是儒家那部經典,正中間毫無疑問也是有叫法。

在西漢時,也曾廣為流傳過儒家的一部經典《尚書》,此書以短文的方式,紀錄了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君王的言談舉止及其朝臣中間的交談,由於施政理政層面的內容偏多,西漢時的一些外儒內法的文武官知名人士思想家們,如晁錯、夏侯勝、黃霸、周堪、蕭望之等都曾學習培訓過它,針對仍在戰爭中征戰四方的關羽而言,他作為一個國防名將,很有可能研修的會少一點。

關羽的讀書個人形象是在他的出名以後,那時候,他早已是叱詫風雲天地的風雲錄大將了。陳壽在點評他時表示:「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這讓我想到了武帝時的一位大將霍去病,武帝要教他兵書時,他說道:「軍隊戰鬥,靠的是因地因勢,不用局限於古代兵法。」照此邏輯推理的話,關羽在人眼前表現出去的情形,大多數會是不屑細讀孫吳兵書的,由於他太自以為是了,太對自身信心了。

結語

給陳壽《三國誌·關羽傳》註釋的裴注曾言:「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在許多 藝術品中,關羽手上的拿地只僅是《春秋》,而沒有表明是左氏、大公羊還是谷梁《春秋》,更沒有確立地標明是《左傳》,那裴注的這句話也有反覆推敲的空間。

《左氏傳》是《春秋左氏傳》的另一個名字,但由於此書是在王莽篡漢時風靡的儒家流行理論,作為匡扶漢室的關羽,作為蜀漢政權的重要人物,他也應當不會正大光明地去看它。因此,關羽所閱讀書籍是《春秋》,還應該是《春秋公羊傳》。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