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父親是司馬防,出身穎川的名門望族。司馬防做過相當於北京市長這樣的高官,司馬懿是個出了名的官二代。他們兄弟共有8人,都聞名於當時,因為他們的字中都有一個「達」字,號稱司馬八達。司馬防的家教,對司馬懿的成長非常有影響。
司馬防目光非常深遠。面對亂世,他沒有利用資財、聲望與智謀積極進取,攀附董卓,趁亂分一杯羹,而是帶著對大漢的忠心,攜帶一門老小遠離了長安這個是非之地。結果因董卓、李傕、郭汜之亂,昔日富庶的關中地區竟然荒無人煙,人跡罕至。
關中地區的很多士家大族,因兵災禍及,損傷慘重,不復往昔。司馬防看似消極避世,實則在積蓄力量,培養扶漢繼位人。他的8個兒子個個聰明睿達,可堪造就,尤其是次子司馬懿博聞強識,心憂天下。司馬子弟都想抱一腔熱血,為大漢出力,但是都被司馬防嚴厲的家教壓制,不允許他們當出頭鳥,少管俗務,刻苦讀書。這就是司馬家的家風。司馬防明白一家老小都厲害,在亂世肯定不是好事。後來,鋒芒畢露的楊修,被曹操砍了腦袋,驗證了司馬防的眼光。
八個聰慧的兒子,在父親面前唯唯諾諾,父親叫東不敢向西,父親不叫進門決不敢進,父親不提問決不回答,這也養成了他們謹小慎微的性格。細心能辦大事,夾著尾巴好做人,學會把自己藏起來。這就是司馬家的家訓。於是,司馬懿隱藏憂國憂民的大志,伏膺儒教,修習學問,暫且蟄伏。把聰明藏起來,才是真聰明。他要做一名暗箭,給敵人最狠的傷害。
但是,獲嘉人楊俊,善於識人,稱司馬懿是「非常之器」。曹操手下的重臣崔琰稱讚司馬懿司馬懿「聰亮明允,剛斷英特」。有了這兩個人的品評,司馬懿想藏起來也不行。曹操很快詔見他,讓他為己所用。司馬懿明白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實為漢賊,便裝病拒詔。但是最後曹操強行讓他當官,他才不得已出仕。司馬懿當官後,依然遵循在家時的作風,不問就不答,答必中要害。曹操不問計他時,他絕對不說出自己的謀劃。但是,曹操一旦咨詢他,他馬上能獻出良策。這讓曹操認為他很本分,忠心於他,便也沒捨得殺他,留給兒子曹丕用。
司馬懿在曹丕手下當差時,依然恪守家風,兢兢業業地工作,從不干對不起大漢的事情,對曹魏的事也極為用心。曹丕由對他的不放心,漸漸地放寬了心,臨終前,又把他留給了自己的兒子。
司馬懿看重鄉情,尊重長輩,從不忘本。他有一個老鄉叫常林,和他的父親司馬防關係友好。作為晚輩,司馬懿見了他,每次都要行禮。等到司馬懿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官後,他見到常林依然如故,見到後,不顧官職尊卑,依然行叩拜的禮節。司馬懿出征遼東公孫淵,率領大軍途經老家,就此駐紮,學大漢高祖劉邦和父老鄉親喝酒嘮家常。司馬家的家風與家教,可見一斑。
司馬懿憑借自己的隱忍,漸漸由後台走向了前台。他蟄伏得太久了,蟄伏得越久,對曹魏的恨也就有多深。他最終將曹魏的皇帝玩弄於股掌之間,但是,他始終沒有越雷池半步。他想做曹操第二,自己不稱帝,讓兒子稱帝。他對權力的理解是,沒有權力,司馬家早晚被曹魏害死。他掌權是為了護家,不得已而為之。有了權力,他不僅可以自保,更可以一統天下,結束戰亂。
為了三國一統,他積極準備著。一是培養了兩個好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可保大權不旁落;二是選拔了兩個優秀的人才鄧艾和王昶,都是統一天才的王佐之才。
司馬懿對兒子們管教非常嚴格,兒子們都沒有做出仗勢欺人之事。他們對父母也極為孝順。張春華晚年失寵,絕食相抗。她的兒子們也都跟著絕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司馬懿死後,權勢雖然凌駕在曹魏皇帝之上,但是在他們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司馬昭雖然野心勃勃,想將曹魏取而代之,但是安守孝道,家風傳承很好。
司馬懿死後,他為父親守喪三年。他的老婆王元姬死後,兒子司馬炎以一國之君依然守孝三年。司馬炎甚至為太子兒子司馬衷取了一個醜媳婦賈南風,雖然八王之亂,由賈南風引來,但是帝王之家甘心娶一個丑兒媳,也只此一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