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人孔融為什麼會被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人孔融為什麼會被殺?

聰明人歷來是受人稱頌的,所以很多的人總是希望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以此博取他人的眼球,最終實現名利雙收。

孔融是三國時期的聰明人,「四歲讓梨」的故事還寫進了今天的教科書。《世說新語》也記錄了孔融能言善辯的故事: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

這個故事的大概意思是這樣:孔融十歲的時候,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看門人覺得這小孩是主人的親戚,就放孔融進了門。來到堂屋,孔融與眾位名士一起坐下來。李元禮就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說:「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係。」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聽後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之後一時語塞。

孔融的確非常聰明,小小年紀就讓知道拍馬屁,讓李元禮攀上了伯陽這個聖賢,李元禮當然高興。不過陳韙這人看人還真準,儘管被孔融說得語塞,但那是話不投機的原因,也是對孔融狂傲的一種無奈!事實上,孔融也因為這種狂傲的個性害了自己,最後被曹孟德找了個不孝的罪名給殺掉,真不知道孔融死時,是否會想起陳韙的忠告。

三國時期的令狐愚,也是一個赫赫有名的聰明人,他是曹魏弘農太守令狐邵的族子。令狐愚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見過他的人都說令狐愚一定會讓令狐家族發揚光大!唯獨令狐邵認為:「令狐愚性情不受拘束,不加強品德修養而自高自大,一定會讓家族滅亡」。令狐愚聽說了令狐邵的話,心裡很不服氣。等到令狐邵擔任了虎賁郎將,而令狐愚也已經做官,並且職位比令狐邵還高。

令狐愚是那種睚眥必報的人,有一次令狐邵向令狐愚匯報工作,令狐愚趁機譏諷令狐邵說:「當年的時候,聽說您認為我成不了大材料,我現在到底怎麼樣呢?」其做派與當年的孔融氣陳韙一樣!令狐邵面對這樣狂傲自大的聰明人,當然沒有回答。然而私下裡對他的妻子、孩子說:「公治的性情、氣度還是和過去一樣。從我的眼光來看他,最終一定會破敗滅亡。只是不知到我是否能活的久,受他的牽連?或許將會牽連到你們了!」後來,令狐愚因為謀反被司馬懿誅殺掉三族,印證了令狐邵當時的預言。

其實,令狐愚本叫令狐浚,是魏文帝曹丕下詔給改名的。當時,烏丸校尉田豫討伐胡人有功,但同時也做了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令狐浚自以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於是治了田豫的罪,這下倒好,令狐浚得罪了曹丕。曹丕大怒,將令狐浚戴上鐐銬,拘禁起來,免去官職治罪。下詔:「令狐浚何其愚蠢!」從此,將令狐浚改名為令狐愚。儘管後來令狐愚又步步高陞,但遺憾的令狐愚沒有記得當年的教訓,在同一個坑裡摔跟頭,只是司馬懿比曹丕更加心狠手辣,這次不是該名,而是直接誅殺三族。

無論是孔融還是令狐愚,他們都是聰明人,但這兩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就是喜歡逞口舌之快!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現在看來,大智若愚還真是大實話,真正聰明的人往往能夠沉得住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