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諸侯割據,可以說亂世之中,打天下靠的就是人才。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武將人才上,曹氏有宗親集團以及五子良將,劉備有五虎上將,而提到江東孫氏,相信大家都知道十二虎臣,而有意思的是,在這十二位江東虎臣的名單中,沒有太史慈的名字。
太史慈可是孫策崛起早期所降服的悍將,也為孫氏的江東基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為何沒能成為十二虎臣呢?答案就是,但凡給他放到十二虎臣當中,他都會成為毫無爭議的老大,可以說太史慈是一方諸侯,絕非一個孫氏手下的將領可以比擬的。
所謂的江東十二虎臣,也就是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則這些人,他們都可以大致歸結為江東的淮泗集團,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是江東本土士族出身。
加之這12個人,恰好是孫堅孫策孫權父子三人時代最能打的12個人,為江東的擴張立下汗馬功勞。
畢竟江東本土士族為孫氏擴張賣命的意願並不強,而這12位武將為孫氏打天下的意願相對強烈,因為他們之後通過獲得戰功才可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但說到底他們是將,而不是諸侯。
太史慈是幫助孫策早期就實現地盤擴大的人,他的影響力,不是十二虎臣可以相提並論的。
畢竟太史慈是和劉繇、士燮同傳的,在定位上,他就是一方諸侯,只不過願意幫助孫策他打天下而已。
加之他的個人勇武也是超群的。
當初北海孔融被賊人所圍困,是太史慈城圍城尚不緊密之時,殺入城中,救援孔融的。
《三國誌.太史慈傳》時融以黃巾寇暴,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時圍尚未密,夜伺間隙,得入見融,因求兵出斫賊。融不聽,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圍日偪。
當時孔融寄希望於援軍救援,但是圍城日久,不見援軍,而此時太史慈想要出城求援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畢竟成為敵軍日益增多,防備也逐漸完備。
因此太史慈玩了一手操作。
他每天打開城門,只有兩名騎兵相隨,他也不衝擊城外的敵營,而是聯繫射箭,每天就麼重複,出場,射箭,之後回城,過了幾天,城外的黃巾軍就習慣了,沒把太史慈當回事。
太史慈就是趁黃巾軍懈怠之際,殺出重圍,等到黃巾軍反應過來,太史慈已經走遠了,「比賊覺知,慈行已過,又射殺數人,皆應弦而倒,故無敢追者」。
最終太史慈從劉備那裡得到了3000精兵, 圍城的黃巾軍因此撤軍。
之後就是太史慈和孫策之間的對決了。
太史慈在從遼東歸還後,尚未見到劉繇,孫策已經率軍攻至東阿,太史慈前往探查劇情,和孫策直面相遇。
《三國誌.太史慈傳》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
當時太史慈可謂是遭遇強敵啊,畢竟跟著孫策前來的那13人,可不是普通士兵,而是後世江東孫氏的將領,而太史慈身邊只有一人,最終是太史慈和孫策單獨對決,之後雙方大軍抵達,雙方才各自散去。
後來劉繇不敵孫策,太史慈是追隨在他身邊,太史慈是在劉繇身亡後才投靠孫策的,劉繇活著的時候,太史慈堪稱是孫策的一大強敵。
《三國誌.太史慈傳》慈當與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蕪湖,亡入山中,稱丹楊太守。是時,策已平定宣城以東,惟涇以西六縣未服。慈因進住涇縣,立屯府,大為山越所附。策躬自攻討,遂見囚執。
後劉繇亡於豫章,士眾萬餘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撫安焉。
從這兩件事情上,我們可以得知,在劉繇的敗亡之時,太史慈依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影響力,得到眾人的依附,哪怕是在劉繇死後,劉繇的舊部都是被太史慈安撫的,可見太史慈在當時已經絕非一方諸侯之下的將領可以比擬的。
準確地講,如果說太史慈自己想做一方諸侯的話,他有實力,也有影響力,而且他也必定成為孫策早期崛起過程中,最大的阻礙,可是他沒有。
當初太史慈去招撫劉繇舊部的時候,很多人就對孫策說,不能放太史慈走,這猶如放虎歸山啊,而孫策表示毫不擔心,「一以意許知己,死亡不相負」,孫策和太史慈有何同樣的志向抱負,亦是知己。
因此,可以說太史慈在江東孫氏的地位,在他加入之初,就不是以將領身份參加的,而是一方諸侯,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他是孫策打天下的早期合夥人。
後來孫權時期,也是委以重任,「孫權統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太史慈依然成為了孫氏集團之下的一方諸侯,但是孫氏兄弟對太史慈的信賴是他人無法可比的,如果說他能夠活的久一點,那麼江東孫氏的發展可能就不會停滯了。
總的來說,太史慈不是說沒有資格位列江東十二虎臣,而是說江東十二虎臣不足以和太史慈並列,這其中的差別還是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