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東漢時發明空城計的是孫堅?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東漢時發明空城計的是孫堅?

曹操屬於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人。只要看準的事就堅決走到底,不就是損失了五千新兵嗎?權當是給兄弟們作陪練犧牲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身邊的親信沒丟命,只要營盤還在,兵就會流進來的。

曹操回老家招兵之前,去了一趟酸棗,那些養兵觀戰的諸關東軍大員在幹什麼呢?正忙於相互請客。

剛從血與火中掙扎得性命的曹操見此情景痛心疾首,當即慷慨陳詞:各位領導,聽我一句話行嗎?我們如果萬眾一心,分兵佔據洛陽四周有利地勢,以深壕高牆圍困洛陽,擺出隨時進攻的架勢,就是不與他們作戰(現在曹操終於領教了西涼鐵騎的厲害,再不提與之野戰了),然後將此形勢通報全國,以順誅逆,天下可憑此一戰而立定。現在大家打著興義兵討伐逆賊的旗號,卻相互猜疑,不思進取,只知道泡妞請客,桑拿按摩,這讓天下人會怎樣看你們?我曹操真為你們感到羞恥啊!

俗話說賴狗扶不上牆去,曹操苦心獻計也好,語言相激也好,破口大罵也好,也就是痛快痛快自己的嘴皮子,沒人會理睬一個剛打過大敗仗的將軍的,就是鐵哥們兒張邈也不例外,明確拒絕了曹操的提議。

說話的份量與實力是成正比的,你曹操現在還有啥資格說東道西?

無奈之下,曹操只好收拾殘部回了老家樵縣,向反動派打響的第一槍就這樣啞火了,再從頭開始吧。曹操的計劃是在自己的老家拉起一支子弟兵來,以此作為骨幹,然後進軍揚州,招兵買馬,先保存、壯大自己,再進攻、消滅敵人,這路子算是走對了。

有一件事要專門提一下,就是這次的故鄉之行,使曹操首次結識了將來要與他在政治、軍事上PK一生的冤家對手,這個人就是在後世中知名度絲毫不亞於曹操的劉備劉玄德,此時賣草蓆的劉掌櫃也在沛國一帶做發動群眾積極入伍的工作,未來的魏王與將來的蜀國先主在樵縣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晤。

當然,現在的兩個人都不可能認識到這一點,但初次的會面使兩人都有一種英雄相惜的感覺是無疑的,不然二人之間以後也不會發生諸多的恩怨瓜葛了。

前文說過,曹操砍任何人的腦袋從沒有猶豫過,唯有對劉備是個例外,有大師說這是曹操一生中所犯的最大的錯誤,筆者對此結論持懷疑態度,觀點容以後再細講,就連劉備我們也先放一放,還是先關心前方的戰事要緊。

國賊未除,前方將士正拚殺於刀光血雨之中,雙方統帥部有的連出奇招,有的開始把暗箭瞄準自己的戰友,有的繼續抓緊享受靚女美酒,筆者實在無閒心關注後方的這兩位相互吹捧的英雄。

洛陽南部前線,勇冠天下的孫堅與不見經傳的徐榮開始了令天下人都目瞪口呆的血戰。

魯陽城門外,孫堅奉袁術命令正舉辦盛大的歡送儀式,歡送誰呢?在袁術手下任長史的公仇,這公仇官兒雖不大,但此行承擔的任務卻是孫堅最關心的,幹嗎去?是受孫堅所托找調軍糧去。馬上就要打大仗了,袁術承諾的糧草卻遲遲未能運到,前敵主將孫堅心裡有點發毛,所以對公仇之行格外重視,召集魯陽的所有官員屬吏,專門在城外搭了營帳,舉行宴會給公仇送行,給足了公仇面子。

其實這面子是給袁術的,大家誰都明白,這是在變相向袁術宣誓效忠呢。不過那董卓的部隊也太不給面子了,酒未過一巡,歡送詞還沒宣讀,那徐榮的先頭部隊竟然到了。

西涼騎兵!眾官像是羊羔見了狼群,一下亂了,都想搶先跑進城去,積極守城麼,沒啥值得責怪的。

孫堅就是孫堅,半世英名豈能丟在這魯陽城門口?大喝一聲:「哪個亂動立斬!繼續飲酒,儀仗隊的表演別停頓!」

徐榮的先頭部隊看到敵人在自己的馬前宴會,旁若無人的飲酒作樂,一時懵了,勒住了馬,等大部隊到齊再說吧,看你這露天酒宴散不散場!

騎兵部隊行動就是迅速,一會兒工夫竟然萬餘騎集到了城下。孫堅呢?談笑自若,猶如沒看見西涼兵的到來;號稱中國第一精銳的西涼鐵騎更傻眼了:這孫堅真是見面勝似聞名啊,這是沒把我們西涼兵放在眼裡呀,衝上去,剁了丫的!

別,肯定是人家有備無患,人家明支了一張網,咱別主動去鑽了。於是後隊變成前隊,徐徐而退,部隊不慌不亂,井然有序,不愧是聞名全國的西涼鐵騎,未損一騎,安全撤退了。

在面無人色的眾官退進城內之後,孫堅才向驚魂未定的下屬說:

「剛才假如爭搶著進城,官員怎會搶得過士兵?我們又如何快得過西涼騎兵?」

由此看,第一個把空城計用於實戰的應該是孫堅才對,不是後來的諸葛亮,更不是曹操。

那曾全殲過曹操部隊的徐榮如果知道了今天的一幕,肯定會先搧自己一個耳光,再宰了今天帶隊的先鋒官,不過良機既然已錯過,懊悔後面歷來跟隨著「莫及」二字,魯陽的機會沒抓住,看你孫堅還能躲得過梁東城?正是:

說不清的理,道不完的由,訴不及的舊怨添新愁;

勝了的是王,敗了的是寇,話不完的齷齪與風流。

別提什麼該不該,莫問什麼咎不咎;

何論什麼敵不敵,少信什麼友不友。

有道是種瓜的得瓜,種豆的得豆;

無非是有冤的報冤,有仇的報仇。

自古英雄出亂世,

從來勝者書春秋。

何如田園話桑麻,

卻向幽溪甩釣鉤。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