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三國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魏延是劉備手下的大將,深受劉備的器重。當年劉備入川的時候,只帶了兩員大將,一個是黃忠,一個是魏延。在劉備奪取漢中的時候,想任命一位漢中太守。當時大將都認為應該是張飛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自以為是自己。可是,劉備一宣佈任命的是魏延,讓全軍都很驚訝。劉備在任命魏延的儀式上問魏延,你如何守住漢中。魏延回答道: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魏延沒有食言,在他守漢中的任上,漢中沒有出過任何差錯。後來守漢中的將領,按照他的防禦部署,也沒有出過差錯。
魏延與諸葛亮多有不和
到諸葛亮執政後,開始發動對曹魏的北伐。諸葛亮將魏延調到自己的手下,讓他擔任自己的都督前部的將領。從此,魏延就和諸葛亮展開了一段糾纏不清的瓜葛。
魏延和諸葛亮的戰略思想不同,進而影響到戰術思想也不同。戰略上,諸葛亮是以攻為守,以進攻來調動消耗曹魏。而魏延想要進取關中,進而威脅曹魏根本。戰術上,諸葛亮是穩紮穩打,以守為攻的戰術。而魏延則是穿插包抄,分割殲滅的戰術。
由於雙方的意見分歧,造成了雙方的很大隔閡。魏延總是認為,自己的才能被諸葛亮壓制浪費了,常常嘲笑諸葛亮膽怯。
而姜維則是諸葛亮心目中的一個出色的人才。
他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投奔到諸葛亮的陣營裡的。諸葛亮和姜維接觸後,對他十分欣賞,諸葛亮給張裔、蔣琬的信裡評價姜維說:
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
諸葛亮認為連蜀漢陣營裡的李邵、馬良都比不上姜維,於是親自對他進行培養。在史書中記載,當時蜀漢的軍隊總數不過十二萬人左右,可是姜維首次帶兵,諸葛亮就交給他精銳的中虎步兵五六千人。諸葛亮教導他學習軍事,並在姜維學成後,帶他覲見劉禪,打開了他的仕進之路。
在諸葛亮的培養下,姜維在蜀軍的地位逐漸升高。在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臨死前安排撤軍。諸葛亮讓魏延斷後,而讓姜維走在魏延的前面。這樣一來,如果魏延不聽從命令斷後的話,姜維就成為了大軍的斷後人。
果然,魏延丟下大軍斷後的責任先撤走了。在司馬懿追來的時候,姜維將軍隊整頓好,做出反攻的姿態,嚇走了司馬懿。這一仗,顯示了姜維的軍事才能。在大軍撤回後,姜維取得了統帥諸軍的權力。
事實上魏延不比姜維差
但是,如果我們客觀的評價魏延和姜維的軍事才能,顯然姜維的軍事才能是不如魏延的。魏延自從調到諸葛亮的手下後,只得到過一回單獨領兵行動的機會。那一次,魏延奉命西入羌中,發展組建騎兵部隊。他面對張郃等人的圍追堵截,怡然不懼。他採取機動靈活的戰術,聲東擊西,大膽穿插。當他進入羌中的時候,張郃、郭淮等曹魏的著名將領才恍然大悟,可也追趕不及了。
魏延在羌中和當地部族打成一片,活動得如魚得水,不久就組建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在返回漢中的途中,郭淮親自率領軍隊來堵截,不料在陽溪被魏延打得大敗。這也就是著名的陽溪大捷。
反觀姜維,在他掌握軍權後,接連進行的北伐。他遇到王經這樣的將領還打過勝仗。但是,在後期遇到鄧艾就一仗不勝。而鄧艾的軍事能力是比不上張郃、郭淮這樣水準的將領。魏延和姜維的進攻能力誰高誰低一目瞭然。
如果還要進一步比較雙方的防禦能力,我們就從漢中的防務入手比較一下。魏延防守漢中,他並不是單純的防禦。從他對劉備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魏延的防禦方針。如果對方的偏將帶領十萬人馬來,就採取殲滅戰的打法,消滅他。如果對方是曹操這樣的軍事家,帶領全國的軍隊來,就以禦敵於國門之外的辦法來阻擊他。
魏延因此修築了完善的漢中防禦體系。在他死後,他的繼任者沒有他的軍事才能,便以防禦為主。在興勢之戰的時候,王平依托魏延的防禦體系,成功的防禦了曹魏大軍的進攻。這說明魏延的防禦戰的思想是正確的。
而反觀姜維。他在掌握軍權後,就改變了魏延的防禦體系。他是讓開山險,堅壁清野,讓魏軍進入漢中,然後將魏軍聚而殲之。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計劃根本就不考慮蜀漢和曹魏的軍事實力差距,結果實行了一次,蜀漢就亡國了。
諸葛亮雖然偏袒姜維,但他並非唯一繼位人。
從防禦戰的能力來看,姜維也遠遠比不上魏延。綜合地看,魏延的軍事能力要遠超姜維。
但是,諸葛亮在選擇繼位人的時候,他既沒有選擇魏延,也沒有選擇姜維,只能說在軍事方面,更加器重魏延。這是因為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已經用盡了全力。因此,這一次失敗後,他已經決定不再北伐。
諸葛亮定下修生養息的戰略,於是他讓蔣琬、費禕作為自己的繼位人,來保證執行這樣戰略。魏延和姜維當然就被排除在外了。接下來魏延不服,最後被除掉。而姜維作為諸葛亮的學生,開始掌管軍隊。
直到費禕死後,姜維掌握了軍權之後,他繼承諸葛亮的遺志,開始了他的北伐。但是,由於他的軍事能力低,不但沒有取得想要的戰果,還因為他的窮兵黷武和戰略失誤,將蜀漢帶進了滅亡的深淵。想當年,諸葛亮在說完蔣琬和費禕做繼位人後,就歎息不語,可能也是預見到這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