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極重孝道的古代,再追逐功業的人,也會優先解決娶妻生子的問題。因此,即使早年的劉備,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也不忘娶個妻子用以繁衍後代。
只是劉備這個人,大概是有點「克妻」命,連娶了幾任妻子,都不知道什麼原因早早的就去世了。
劉備援助徐州陶謙時,得到陶謙的賞識,從原來的平原相,一躍成為豫州刺史,駐紮在小沛,在這期間,劉備得以娶到一位姓甘的女子,《夔州府志》載她名為甘梅。
按《三國誌·甘夫人傳》:「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臨豫州,住小沛,納以為妄。先主數喪嫡室,常攝內事。」
可能是因為當時劉備正妻尚在的原因,劉備沒有將甘夫人娶為正室,而是將其納為小妾。尤其幸運的是,甘夫人也因此避開了劉備身上那個「克妻」的詛咒,伴隨在劉備身邊,一直到了荊州,還生下了劉禪。
古話說,母憑子貴,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後,將已故的甘夫人追諡為「皇思夫人」表達了他對甘夫人的思念之情。因為甘夫人去世後葬在南郡,關羽被東吳襲殺後,南郡落入孫權的手裡。夷陵之戰後,孫權和劉備講和,劉備便派人將甘夫人的陵墓從南郡遷往蜀中安葬。
可見劉備對於甘夫人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只是甘夫人的的靈柩還未運到蜀中,劉備就已經去世。諸葛亮上書劉禪,將甘夫人和劉備合葬在惠陵。生能同行,死能同穴,甘夫人和劉備之間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史書對於甘夫人的記載不過寥寥數筆,但即使是這樣,甘夫人仍然不失為一個傳奇人物。
晉朝有一部神話小說叫作《拾遺記》,該作品裡稱甘夫人出生於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生的膚白貌美,其皮膚的白皙程度,就好像月色下的白雪一樣,惹得劉備非常喜愛。
恰逢劉備得到了一個三尺高的美女造型的白玉石,該玉美人的色澤和甘夫人的皮膚一樣的白美,竟讓劉備荒誕到,晚上和甘夫人睡覺時,還要摟著這個玉美人。甘夫人還因此吃醋。,
不過甘夫人雖然有妒忌之心,但卻並未因此和劉備鬧矛盾,而是引《春秋》故事,引導劉備不能玩物喪志。
在甘夫人的勸諫下,劉備將玉美人撤走。當時那些被稱作「君子」的人,聽說了甘夫人的故事後,將甘夫人誇為「神智夫人」。
這樣的傳奇故事,無疑是為了誇讚甘夫人而存在,該故事的真實性,必定是參雜了大量的水分。
但無風不起浪,晉朝距離三國不過百餘年的時間,《拾遺記》的作者與甘夫人非親非故,也沒必要去宣傳什麼諸如「尊劉貶曹」的思想。將甘夫人傳奇化,想必還是因為歷史上的甘夫人,是有她的特別之處的。
《三國誌》所記載甘夫人的故事,非常簡短,唯一可窺探的,就是甘夫人作為劉備的小妾,卻「常攝內事」。
「內事」是一個涵蓋範圍相當廣的事,他既包含內政方面的事,如「內事不決問張昭」;也包含家事、後宮的事以及祭祀方面的事。
《三國誌》裡提到,甘夫人掌管內事,是建立在劉備正妻去世的情況下,因此,甘夫人所掌管的內事,極有可能是家事。
但令一方面,劉備的身份是君主,君主的正妻處理所有後宮方面的事,卻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按《周禮·春官·世婦》:「凡內事有達於外官者,世婦掌之。」
《周禮·天官·塚宰》:「世婦掌祭祀 、賓客、喪紀之事。」
處理內事的被稱作「世婦」的人,也是君主的女人,這麼看來,祭祀這種事,也是君主的嬪妃份內的事情。而劉備正妻早喪,後宮以及祭祀方面的事,都落到了甘夫人頭上,而君主的後宮事,其實也算是家事。
有意思的是,劉備麾下的大將趙雲,曾經被特別任命掌管內事,就是因為發生了孫夫人在南郡縱橫無禮的事,這樣的內事,也該是屬於劉備的家事。
陳壽在作《三國誌》時,劉備的后妃傳裡,僅僅為甘夫人和吳夫人兩人立了傳。吳夫人是劉備平定益州後娶的正妻,沒有子嗣。而甘夫人也只生了劉禪一個,劉備其他的兩個兒子,劉永和劉理,陳壽只交待他們是劉備的庶妻所生,但是生母是誰,卻沒有記載。
更詭異的是,劉永和劉理還不是一個女人生的,也就是說,劉備的後宮裡,除了那些早喪的正妻,至少還有兩個給劉備生了兒子的妃子,沒有被陳壽記載在后妃傳裡。
想那曹操,除了繼承人的生母,其他幾十個兒子的母親,都有記載,而劉備不過三個兒子,卻有兩個兒子不知道生母是誰。
甘夫人以一個小妾的身份,做著正妻應該做的事,這本身應該算不上什麼大事,之所以被後生陳壽刻意記載下來,想必是當初甘夫人對於內事的處理是相當不錯的,產生了比較好的影響,才得到了世人的稱讚。
諸葛亮在請求劉禪追諡甘夫人時,說她「履行脩仁,淑慎其身」,可見,在甘夫人的身上,確實是有著賢良淑德的品質的。
劉備有過好幾任正妻,這當中包括糜竺的妹妹糜夫人,但他在建國之後,一個妻子都沒有追諡,反而追諡這個小妾甘夫人,除了因為甘夫人是劉禪的母親外,最大原因,筆者想來,主要還是因為甘夫人才能算是劉備的賢內助,以至於劉備兵敗夷陵時,最想念的女人,就是甘夫人。
劉備的想念、諸葛亮的追諡、陳壽的記載,這些加起來,都足以證明甘夫人是一位非常賢良的女子,也許是因為甘夫人的賢良沒有特別之處,以至於陳壽沒有舉例說明,留下了歷史空白,但甘夫人畢竟賢名在外,這才有人在百年後,編纂「神智夫人」的神奇傳說,彌補了歷史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