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字文優(《曹全碑》記載博士李儒《後漢紀》亦有記載博士李儒,兩人活動地相同、記載時間相近故當為同一人),東漢末年人物,生卒年不詳。正史中是漢獻帝劉協時的博士、弘農王郎中令,董卓專政時,奉董卓之命,入宮毒死劉辯 (弘農王)。董卓死後,李傕[jue]攻進長安,控制朝政,李傕推舉博士李儒為侍中,但被漢獻帝劉協拒絕。198年李傕被曹操擊敗,李儒不知所蹤。
人物經歷
李儒,東漢末期的謀士參謀。190年初,李儒為弘農王劉辯的郎中令,董卓專政時,奉董卓之命,入宮毒死劉辯。《魏書》記載,呂布刺殺董卓,卓將李儒等人曾派兵阻隔。然而李儒並沒有在董卓敗亡時被殺,董卓死後幾個月,西涼軍首領李傕殺死王允,控制了朝政。初平三年(192年),冬十月,李傕推舉博士李儒為侍中,但被漢獻帝劉協拒絕。198年李傕被曹操擊敗,此後李儒的事跡及下落史書均無記載。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是董卓的首席謀士參謀,為董卓所親信,大小事宜均與之參謀,堪稱智囊。董卓趁亂進京、說降呂布、廢立皇帝、遷都長安等舉動,均離不開李儒的參謀之功。漢少帝劉辯被廢後不滿,李儒奉董卓之命,親自帶人入宮,毒死劉辯。後王允使「連環計」離間董卓、呂布,李儒勸董卓放棄貂蟬而換取呂布的效忠,董卓最終沒有聽從,死於呂布之手。董卓死時,李儒臥病在家,被家僕捆綁獻出,處斬於市曹之中。
史籍記載
據《後漢書·何皇后紀》和《資治通鑒·卷第五十九》記載,初平元年李儒為弘農王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農王(少帝)(《後漢書》:「關東兵起,共討董卓。董卓置弘農王劉辯於閣上,使郎中令李儒獻上毒藥,劉辯不肯飲,董卓等強逼之。於是,劉辨與妻唐姬及宮人飲宴做別後,飲藥而死。」)。據《後漢紀·後漢孝獻皇帝紀》記載,192年,初平三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呂布謀殺,董卓的部將李傕等人擊敗呂布,王允自殺,重新佔領長安,挾持漢獻帝劉協,控制東漢政權。李傕以賈詡為左馮翊,並推舉博士李儒為侍中,但因為李儒曾毒死弘農王(漢少帝),漢獻帝劉協下詔加罪於李儒,後受到李傕的保護而得以倖免(《後漢紀》:李傕舉博士李儒為侍中,獻帝詔曰:「儒前為弘農王郎中令,迫殺我兄,誠宜加罪。」辭曰:「董卓所為,非儒本意,不可罰無辜也。」)。
袁山松《後漢書》中記為「李孝儒」董卓使弘農郎中令李孝儒鴆於弘農王曰:「服此辟惡。」王曰:「此必是毒也。」弗肯,強之。於是王與唐姬及宮人共飲酒。王自歌曰:「天道易兮我何艱,棄萬乘兮退守藩。逆臣見迫兮命不延,逝將棄爾兮適幽玄。」唐姬起舞歌曰:「皇天崩兮后土頹,身為帝王兮命夭摧。死生路畢兮從此乖,悼我煢獨兮中心哀。」因泣下,坐者<口虛>欷不自勝。王謂唐姬曰:「卿故王者妃,勢不復為吏民妻也。行矣,自愛。從此長辭。」遂鴆死。
張璠《漢紀》記載:太常種拂與李儒戰而死,子劭征為少府,不受,曰:"我父盡忠於朝,為時所妒,以身殉國,為賊臣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