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有四人被時人成為賢相,既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四人,被蜀國人稱為「四相」。董允為什麼會有如果高的評價,我們可以看看當時別人是怎麼評價他的,諸葛亮病逝後繼位人蔣琬是這樣評價他的:「允內侍歷年,翼贊王室。」《三國誌》作者陳壽評價:「秉心公亮,董允匡主,義形於色,皆蜀臣之良矣。」蔣琬和陳壽對董允的評價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為國為主,匡扶王室和輔正後主,諸葛亮選他托付後事就是因為他喜怒不形於色,為人正派有擔當。讓他在宮中任職可以約束後主的不良行為,讓宵小之輩不敢囂張。
董允也算官宦之家,因為祖上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人,所以父親董和舉家從荊州南郡枝江搬遷到益州。起初跟隨劉璋在他手下做事,劉備奪取益州之後依然重用董和,官居掌軍中郎將。他少年就和後來的賢相費禕關係要好,經常在一起探討,一起出遊。他倆的名聲都很不錯,在蜀中名氣很大,董和經常觀察這兩位年輕有為青年誰更優秀些,可是一直分不出誰更出色。
直到有一次,許靖的兒子去世,大臣們都去弔喪,董和給他們一輛舊馬車讓他們駕車去。董允看著大家都是華麗的馬車,就他倆駕一輛破車,心裡很不是滋味,而費禕卻神色如常,談吐自如。董和知道後說我終於知道誰更優秀了,意思就是費禕的德行方面更勝於董允。
後來劉備稱帝,長子劉禪被立為太子,劉備同時任命董允和費禕為太子舍人。後董允調任太子洗馬,而費禕調任太子庶子,都是劉備給後主選的左膀右臂。公元223年,劉禪登基即位後,董允與費禕同為黃門侍郎。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謀劃北伐,先進駐漢中。朝中和後主他委任給蔣琬、費禕、董和等人。由於董和為人正派,善辨是非,諸葛亮怕劉禪年輕,容易誤入歧途,想讓正派的董允來規範他。諸葛亮很擔心劉禪,出征前特意上書劉禪:「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至於斟酌規益,進盡忠言,則其任也。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若無興德之言,則戮允等以彰其慢。」
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是先帝劉備特意選拔出來輔佐劉禪的人才,規勸和盡忠言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諸葛亮認為宮中大小事務都要咨詢他們,這樣才能改正自己的不足,才有所進步,如果董允他們沒有盡忠言再殺他們做懲罰也不遲。由於費禕跟隨諸葛亮北伐在軍中,所以任命董允為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等於是把皇宮和皇帝的安全交給了董允,這是對董允的信任和能力的肯定。
朝堂上的政事基本是蔣琬在處理,同為侍中的郭攸之又太過於柔弱,什麼事情都不敢管,所以宮中所有事物都是董允在管理。董允做事最主要的是預防為主,最好不要讓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發生,對劉禪那也是經常勸諫。劉禪想擴充皇宮,這樣一來就擾民了,遭到董允的反對,他給出的理由是:「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董允用古代天子來壓他,劉禪毫無辦法,只能忍著。劉禪對董允的態度是「後主益嚴憚之」,很怕董允,因為他太嚴肅了。
有一件事說明董允看錯人了,就是魏延被殺之事。因為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軍中,臨終遺言讓楊儀主持軍務,楊儀跟魏延又有嫌隙多年,而且到了水火不相容地步。楊儀先讓費禕去談魏延口風讓魏延斷後,魏延一聽就大怒,他根本看不起楊儀,又說不能因為丞相一個人而廢了北伐大事,他想自己帶兵去打曹魏。楊儀就誣陷魏延謀反,魏延就想先跑成都去見後主說清情況,魏延跑在前面怕楊儀追上來先去跟後主告狀就把棧道燒了,這就犯了大忌了。
兩邊都相互上書劉禪都說對方謀反,劉禪也分不清誰忠誰奸,就把大臣叫來研究。蔣琬和董允用人格擔保楊儀沒問題,兩位宰相都擔保了,魏延必死無疑。可憐魏延忠心耿耿又是戰功赫赫,死於非命,還被夷三族。後來楊儀居功自傲,認為自己是諸葛亮的傳人,憑什麼讓蔣琬接丞相的班,蔣琬有什麼本事。整天罵罵咧咧,罵完蔣琬罵劉禪,把劉禪惹火了將他貶出朝廷外放,他還是不知道收斂,最後劉禪讓人去質問他,楊儀害怕了,知道自己闖了禍,為了不連累家人選擇自盡。這件事情是董允看走眼了,楊儀就是個小人,白白讓魏延三族慘死。
劉禪尊武侯遺願,重用蔣琬、費禕和董允等賢臣,蔣琬接班做了尚書令兼益州刺史。後來劉禪寵幸宦官黃皓,黃皓恃寵而驕,想把手伸到朝廷上來,董允經常勸諫後主,幾次厲聲責備黃皓,有董允壓制著始終不敢為非作歹,黃皓被董允嚇得要死,「終允之世,皓位不過黃門丞。」後來黃皓被劉禪寵幸,權傾朝野是因為董允和費禕這些正直的重臣相繼離世,他們沒人制約了。
《三國誌》記載了一則關於董允禮賢下士典故,有一次,董允和費禕、胡濟等重臣越好出去游宴。車都備好了,郎中董恢前來拜見他,他馬上下車接見。董恢看到董允和廟堂高官們準備出遊,覺得自己只是個小官能得到董允接見,很是不安,申請離去。董允卻說:「本所以出者,欲與同好游談也,今君已自屈,方展闊積,捨此之談,就彼之宴,非所謂也。」本來出遊就是和志同道合人一起暢談,現在你屈尊來見我,正好一起暢談一番。不能捨棄這次談話而去赴宴,這不合適,於是跟費禕說取消宴游。延熙七年(244年),大將軍蔣琬病重,不能處理國事,劉禪任命尚書令費禕接替蔣琬為大將軍,代理軍國大事。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書令一職,做費禕的助手,兩年後,於延熙九年(246年)逝世。董允去世後,接替董允的侍中陳祗沒董允那個魄力,壓制不了黃皓,乾脆和他狼狽為奸,搞得朝廷烏煙瘴氣。後來大將軍姜維都被他倆搞得避禍閬中,亡國也是遲早的事情。
時蜀人以諸葛亮、蔣琬、費禕及允為四相,一號四英也。在蜀漢人民眼裡,董允和諸葛亮、蔣琬、費禕並稱「四英」,他們四位是最賢德的宰相,董允有匡主護國之功。他最大的功勞就是勸諫後主,不讓他迷失自我,防範於未然。可能有人會說為什麼不殺掉黃皓以絕後患?其實殺他沒用,殺掉一個黃皓還會有第二個,主要還是看劉禪自己怎麼用宦官。皇帝賢德小人就不敢囂張,只有昏庸之君,小人才能有可乘之機。也就是因為諸葛亮遺囑上給劉禪推薦的三位股肱賢臣相繼離世,朝廷上才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