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三國演義》影響,在大多數人心目中,諸葛亮都是一個非常淡然的形象,在火燒眉頭的危急時刻,他輕搖羽扇,從容不迫;在刀劍無眼的戰場上,他坐著四輪小車,悠然觀戰;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他高坐城樓,撫琴一曲。所以,他給世人留下了處變不驚,無所不能的印象。然而小說終究是小說,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並非從來都從容不迫,有一個小人物,就曾經嚇到過他。這個能夠嚇到諸葛亮的人到底是誰呢?
這個人的知名度並不高,他的名字叫何祗,據《益部耆舊傳雜記》記載:「(何祗)初仕郡,後為督軍從事。時諸葛亮用法峻密,陰聞祗遊戲放縱,不勤所職,嘗奄往錄獄。」意思是說,有一個叫作何祗的人,曾擔任過州郡官員,後來擔任督軍從事一職。不過此人並非恪盡職守,執事有班之人,反而經常放縱自己,不務正業。當時諸葛亮執法非常嚴格,他聽說何祗的行為之後,想要親自前去視察一下,並追究何祗的罪過。
據說當時,所有人都為何祗捏了把汗,畢竟史料中稱,諸葛亮執法之嚴,可謂「吏不容奸」。為了維持法律的效力,第一次北伐之前,他上《出師表》,勸後主劉禪道「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第一次北伐失敗後,他揮淚斬殺親信馬謖,並自貶三級;在蜀漢地位僅次於他的朝廷要員李嚴,因督運糧草不濟,直接被貶為庶民。試想,一個如此嚴格的人,遇上何祗這般「官場的蛀蟲」,能夠將其輕饒嗎?
然而這個何祗並不是一般人,他得知諸葛亮要來視察,沒有惶惶不安,也沒有畏罪潛逃,而是挑燈夜戰,用了一夜的時候,處理好了所有的公務,並把每樁事情,都爛熟於心。所以當第二天早上,諸葛亮到達的時候,他對任何問題,都能夠對答如流。諸葛亮前來的目的,本是問罪,在他的認知中,何祗應該一個問題都回答不上來才對,結果何祗的表現,成功的把他嚇到了,史料稱「亮甚異之」。
不過諸葛亮被嚇了一跳之後,很快便接受了這個事實,認識到了何祗是一個處理政務的小能手,是一個真正的大才,畢竟不是誰都能夠,在一夜之間把積壓已久的公務,處理的井井有條。於是本著能者多勞的原則,諸葛亮給何祗變更了職位,《益部耆舊傳雜記》有言:「出補成都令,時郫縣令缺,以祗兼二縣」,意思說何祗以一人之力,擔任了兩個縣的縣令。
何祗上任之後,工作量增加了不止一倍,因為這兩個縣不但人口眾多,還存在有無數的地痞無賴及奸邪小人。不過何祗的心理素質非常好,他到任之後,並沒有搞什麼「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然而作為一個能夠嚇到諸葛亮的奇才,他也不是一直在睡覺,每次睡醒之後,他都能夠把所有的案子斷得公公正正,讓惡人受到應有的懲罰。平民百姓當然不能有諸葛亮的見識,他們認為何祗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些,是因為其擁有異能。所以為了避免受到懲罰,他們逐漸收斂,不敢再作奸犯科。
歷史早已過去千年,我們無法得知,何祗當初放縱遊戲,不理政務,非要等到諸葛亮來視察之時,才臨陣磨槍,是為了吸收諸葛亮的注意力,以便得到重用,還是因為其本身存在拖延症;也無法得知,他成為「雙料縣令」之後,總是在睡足之後才開始斷案,是因為本身懶惰,還是為了震懾眾人。隔著歷史的長河,我們只能得知,此人是不可多得的大才,是對諸葛亮無識人之明最好的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