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歷史上真實的張飛:能文能武善書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張飛:能文能武善書法

歷史上的張飛真的是大鬍子的粗人嗎?於張飛墓之說,民間流傳版本諸多。閬中名城研究會副主任劉先澄稱,張飛身葬閬中,頭葬雲陽。對此,四川省社科院教授、三國文化研究專家沈伯俊認為,張飛身葬閬中頭葬雲陽一說不應該有爭議。下面我們來瞭解一下還原一下歷史上真正的張飛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人。

歷史上真實的張飛

張飛塑像奇特,民間賦予帝王待遇在閬中漢桓侯祠前,有一根「丈八蛇矛」和一面「戰鼓」。相傳,這是這裡的鎮祠之寶。在張飛廟裡,張飛的形象卻令人驚奇:一尊高達4.5米的張飛文身帝王塑像,張飛身穿黃袍、頭戴皇冠、正襟危坐、文質彬彬,塑像前站著文臣馬齊、武將張苞,更襯托出張飛的威嚴。

閬中名城研究會副主任劉先澄分析,劉禪追諡張飛為「桓侯」,民間一般老百姓是分不清王、侯的,並且在清代嘉慶年間,當地道台上書嘉慶皇帝,稱頌張飛保境安民,嘉慶皇帝遂封張飛為「桓侯大帝」,這可能是閬中百姓將張飛塑成帝王像的原因,但張飛「稱帝」的具體原因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蛇矛作筆,猛張飛是位書法家

人們眼中,張飛一定是勇猛的戰將。實際上張飛的能耐不僅如此,《三國誌集解》等一些史料記載,他還能寫詩,會畫畫。而更讓人驚奇的是,他還是一位不錯的書法家。《三國誌》記載:當年張飛以少勝多,把曹操著名將領張郃打得大敗。因勝利而喜悅,他當即便以石代紙,以丈八蛇矛作筆,在八濛山上書寫了「立馬銘」兩行隸書大字,以示記功勉士兼羞曹軍。

至於張飛為何有「文氣」,閬中名城研究會副主任劉先澄說,歷史上的張飛本身就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儒將」,猛張飛根本不是「莽張飛」,他的書畫在當時也很有名氣,還是三國時流行的「八分書體」的代表。

慈眉善目、沒有鬍鬚,張飛可能是美男

2004年文物部門在四川簡陽張飛營山上發現的一個石人頭像,使一些專家學者對三國著名將領張飛的外貌產生新的看法。

據說,該石像大約高四米、寬三米多。當地人傳說,這是唐代工匠為紀念「五虎上將」張飛,在當年張飛紮寨處專門雕塑的。該「張飛」慈眉善目,耳長唇厚,臉上竟沒有一根鬍鬚,與《三國演義》和人們心目中的那個張飛形象大相逕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專門為頭像做過測量和鑒定,發現該石像的確建於唐代。對於它是否就是張飛,雖然考古專家沒有給出答案,但該石像的發現,使人們對張飛的真實面容不得不重新加以考證。

張飛有兩個女兒,先後都嫁給後主劉禪。能夠當上皇后,在講究后妃美貌的古代,她們的相貌至少應該算是不錯的。因此有的學者認為她們的父親張飛本人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