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演義中的趙雲形象究竟有什麼不同之處?下面是我的一些個人見解。
記得曾在網上看有人討論「正史趙雲」,一方急了,說你去看北京中文大學教授周思源的《正說趙雲》吧,裡面趙雲如何如何厲害。不得了,搬出專家教授了。我懷著詫異的心情,從頭到尾看了一下所謂的《正說趙雲》,發現這東西原來就是「淺談《三國演義》中趙雲形象的塑造」,我想周教授本人應該會更同意這個名稱。而所謂的「正說」二字,都是別有用心的人加上去的。這裡的別有用心,無非是商業價值造就的。而更多的是被誤導了的網民,一群不明所以的可憐蟲,竟然真拿演義形象去認定歷史事實了。
其實,對於趙雲,有演義形象和歷史人物之分,二者差別甚大。雖然歷史上有不少人曾經評價趙雲如何厲害,但針對的是其傳說的形象(僻如李光地),並且一代一代的傳訛和添加,成就了演義中的趙雲形象。下面,就對趙雲來個盤根究底,看看到底是哪樣。
一、「上將五虎」還是「超級保姆」
在貼吧裡爭論最多的,就是趙雲是不是保鏢的問題。並且就這個問題搞出了幾種層次來,把對趙雲的認識搞出什麼吹、迷、黑來。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看一個人是不是什麼樣的人,就看他生平做了什麼事來。一生中做的最好的是什麼事,貢獻最大的是什麼事。讓人家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事。那麼,談到演義,對趙雲最大的印象,就是長板扶危主,以及五虎大將,甚至死後被追贈大將軍。演義裡的趙雲,周思源教授講得已經很透徹了,確實當得起「五虎」。但看完趙雲的歷史傳記,趙雲一生做的最重要的事,死後被翻來覆去說的事,就是曾在當陽保全了劉禪。所以,要說歷史上趙雲就是個保鏢,根本就無可辯駁。
一些想否認趙雲歷史保鏢論的,無非幾條理由:第一種是書上找不出「保鏢」的字眼;其二是書中趙雲的官職中有很多某某將軍;其三是趙雲也有軍功,並列出什麼入川之役,漢水之戰啥的來佐證;還有一種狠的就是拉上關張馬黃四人,反問你一個保鏢能和四人並列,那四人也是保鏢……其實這些理由就好比有一篇文章寫到的,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偷東西的證據,不是依據是否發生了偷竊的事實,而是依據這個人的家庭背景,社會關係等等。都是些荒謬的理由。
其實如果真的要說,歷史上的趙雲被確實也劉備委以重任。「先主以其嚴重,必能齊整,特任掌內事」而後趙雲表現出色,硬是從孫夫人手中奪下了將要被抱去東吳的小劉禪。由此觀之,這哪裡是保鏢?根本就是超級保姆嘛!
二、「常勝將軍」還是「逃命將軍」
提到演義中的趙雲,總難免被人冠以「常勝將軍」的稱號。雖然演義中的趙雲也有許多敗績,比如經常詐敗,比如敗在程武這種小角色的彫蟲小計之下,但這些都是瑕不掩瑜的。演義中的趙雲英勇果敢,識大體、顧大局,誠信可靠,從不居功自傲,從出道時的少年到年登七十力斬五將,一輩子兢兢業業,是劉備和諸葛亮最得力的戰將之一。只要是趙雲辦的事,總讓人踏實又放心;只要是戰場上出現趙雲,總讓人精神振奮。魏延等人不屑於干的那種陣前罵娘的事,趙雲也會辦得妥妥貼貼。所以常勝將軍的名號,趙雲當之無愧。
但歷史畢竟是歷史,史書中提到的趙雲又是怎樣的呢。有人說不比演義遜色,我們就來看看:本傳中提到趙雲的主要事跡有兩件,第一是長板坡身抱弱子,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第二件是被諸葛亮派往箕谷,不致大敗。裴注中主要加了個漢水事跡,趙雲先是帶幾十個人出去迎黃忠,結果半路上遭遇曹軍,剛開始以為人家是小股敵人,所以就上去打,結果發現人家是大軍出動,後面還有人,所以就邊打邊跑,跑回來後,擺了個所謂「空營計」。當然,這中間連趙雲回馬迎張著這種小細節都寫出來了,更能體現趙雲果敢仗義。那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事跡有什麼稱道的地方。
通過分析比較,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事實,趙雲掙到的功名都是從逃亡過程中得來的。長板坡是劉備的大逃亡,趙雲在這樣的逃亡過程中,保全了小主人和主母,為自己掙回了第一桶金,雖然只做了一個最低級的牙門將軍,但這是從小兵提干了。箕谷的不致大敗,更是被寫作難能可貴的事。人馬什物,略無損失。逃得漂亮!(試樣你如果是冷兵器時代的將軍,真的發生過與敵人的打鬥的話,你的兵馬什物,你能保證略無損失麼?如果是我,這種可能性只有一種,就是根本沒和敵人打就逃回來);第三件漢水的事跡,本來是沒有逃跑的機會,但他創造了逃跑的機會。本來呆在營地好好的,但趙子龍還是帶了幾十個弟兄,跑出去撞曹軍,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打一通,一看人家多,就逃跑唄。跑來跑去迎迎這個迎迎那個。本來沒機會表現,結果自己創造機會表現了,還好沒搞出什麼大亂子來。也難怪人劉備過來不陰不陽地撂一句「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看看,史書中的趙雲,這功勞都是來自逃跑的過程,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本事。且當沒有發生逃跑事件的機會時,能主動地創造出這種機會,用以體現自己高超的逃跑本事。所以,在歷史上,更加切合的名詞,恐怕是「逃命將軍」。不,我錯了,應該是「撤退將軍」或者「戰略轉移將軍」。總之,史書中的趙雲還是很有本事的,但和什麼「常勝將軍」相去甚遠,天壤之別。
三、「英風銳氣」還是「庸碌平實」
雖然演義書中沒有,但電視劇插曲中,崔京浩的一曲《當陽常志此心丹》在我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曲激昂熱血的歌曲:雖未譜金蘭,前世信有緣。忠勇扶漢室,情意比桃園。匹馬單槍出重圍,英風銳氣敵膽寒。一襲征袍鮮血染,當陽常志此心丹。子龍子龍世無雙,五虎上將美名傳。
演義中的趙雲形象,確實應該這樣來歌唱。但這歌還是沒有唱出趙雲槍法「如飄瑞雪,若舞梨花」的瀟灑,沒有唱出趙雲長江射帆時那種手起帆落的從容。演義中的戰場上,曹軍一聽到是趙雲,便會四下逃竄,除了許褚張遼這種牛將外,根本沒有人敢上來交鋒。確實是英風銳氣敵膽寒!
當然,演義中這種令敵喪膽的著名將領還有,比如關羽、張飛、馬超、張遼等。但在史書上,關羽張飛馬超張遼一樣是令敵人喪膽。而趙雲是根本看不到這種光環的。
趙雲
雖然裴松之注引的《雲別傳》中極盡溢美之能事,但仍超不出趙云「執事有班、治而無咎」的蓋棺定論。趙雲是一個認真細心,辦事守章法、按原則,克己奉公的長者,好人。要從德望上講,我很認可趙雲的地位。但歷史不是靠德望這種虛渺的東西支撐的。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好,要做出成績就得有犧牲。比如曹操威能服眾,歷史上說曹操好的不乏其人,但這些掩蓋不了曹操瘋狂屠城的罪行。歷史上能成大事的人,都不是什麼好人。能力強的人,都不是什麼好人。趙雲是一個好人,這注定了他成不了什麼大事,擁有不了什麼過人的能力。
趙雲跟隨劉備起,到發生長板坡事件,趙雲被升為牙門將軍,用了十多年時間;從牙門將升到征南將軍,用了十多年時間。最大到鎮東,又貶為鎮軍。而魏延(我就舉被掰扯最多的魏延來說)從部曲到牙門將軍,只用了兩三年時間,從牙門將軍再到鎮遠,用了三四年,再到鎮北將軍,征西大將軍也沒用十年時間。這差距不是差在運氣上。黃忠作為降將,降前也只是個中郎將,他的入川和到劉備進位漢中王的過程和趙雲差不多,可以說機會對等,可是黃忠在劉備做漢中王時就已經到後將軍了,而趙雲窮其一生都沒到過這個高度。這說明根本就是能力的差別造就的。
說到底,歷史上的趙雲可以說是一個德行出眾,能力平庸的人。和英風銳氣的趙子龍比起來,差得夠遠。
最後給那些認為趙雲能力堪比關張馬黃的人說幾句:趙雲之所以被列到關張馬黃之後,陳壽自己寫清楚了,是因為趙雲和前四者有個共同點:也是被追諡過的老一代將領;而趙雲之所以被追諡,很顯然是因為他曾經救過劉禪,於給他追諡的皇帝有再生之德。而趙雲之所以能成為演義中的五虎上將,就是因為他和前四都同為一傳。
這篇文章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不可避免會帶些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