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後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最後為什麼會出現蜀中無大將的局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蜀漢後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最後為什麼會出現蜀中無大將的局面

還不知道:蜀中無大將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三國(220年-280年)是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公元220年,漢朝丞相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漢朝正式結束。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由此,對於蜀漢來說,成為魏蜀吳三國中第一個滅亡的國家。對於蜀漢的滅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蜀漢後期出現「蜀中無大將」的局面,顯然是蜀漢滅亡的重要原因。比如在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中,因為將領的匱乏,蜀漢只能派遣缺乏經驗的諸葛瞻來抵擋鄧艾,結果諸葛瞻戰死沙場,鄧艾則成功兵臨成都,迫使後主劉禪放棄了抵抗。那麼,問題來了,蜀漢後期,為何會出現「蜀中無大將」的局面,原因有哪些?

首先,「蜀中無大將」是個俗語,這個俗語是比喻團隊裡面沒有出眾的人才,即便是擔負重任的人也是能力平庸。也用來比喻團隊裡面沒有出眾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經驗的人來擔負重任。而在蜀漢後期,確實出現了不少老將擔負重任的情況,比如姜維、廖化、張翼、宗預等人,都是不折不扣的老將了。對此,在筆者看來,在蜀漢末期,蜀國之所以形成武將凋零,乃至於無人可用的局面,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在筆者看來,這其實和夷陵之戰存在一定的關係。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一面向曹魏稱臣,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應戰。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於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在夷陵之戰中,蜀漢一方損失了黃權、馬良、馮習、張南、傅彤、程畿、王甫、杜路、劉寧等眾多文臣武將。當然,這些還只是能夠在史料中留下姓名的文臣武將,還有很多在夷陵之戰中犧牲的將領,並沒有在史料中留下隻言片語。換而言之,如果這些將領沒有在夷陵之戰中陣亡,那麼,這些人之中完全有機會誕生類似於第二個關羽、張飛、趙雲、魏延。

所以,在筆者看來,夷陵之戰中,蜀漢一方損失了大量的人才,導致蜀漢出現了人才斷層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青黃不接了。比如廖化這位曾經跟隨關羽的武將,結果在蜀漢中後期越來越被重用,乃至於在蜀漢末官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這雖然是廖化能力的體現,也是蜀漢後期人才匱乏的重要縮影。值得注意的是,就廖化這位武將,也跟隨劉備參加了夷陵之戰。如果廖化也在夷陵之戰中陣亡的話,那麼,蜀漢後期自然就是更加無人可用了。

另一方面,蜀漢後期之所以發生無人可用的情況,也是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後,蜀漢只有益州這一州之地,這導致蜀漢的人才來源比較單一了。公元219年,鎮守荊州三郡的關羽發起了襄樊之戰。此戰,關羽水淹七軍,俘獲於禁等人,重創曹魏,威震華夏,接著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最後關羽父子被東吳俘殺。襄樊之戰,使得曹魏、蜀漢的實力受損,尤其是蜀漢,不但損兵折將、還丟失荊州,成為三國形勢的重要轉折點。對此,在筆者看來,荊州三郡的丟失,不僅讓劉備憤怒地發起了夷陵之戰,也讓蜀漢失去了人才的重要來源地。

在東漢末年,荊州不僅是兵家必爭之地,也因為荊州牧劉表治理有方,促使荊州成為人才聚集的地方。比如諸葛亮、徐庶、龐統、蔣琬、費禕等蜀漢著名謀士參謀,要麼是荊州人士,要麼是在荊州避難。而就劉備來說,正是在投靠荊州牧劉表期間,從荊州獲得了眾多人才,這才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關羽大意失荊州後,蜀漢能夠獲得的人才,只有益州這一地盤了。而這,無疑降低了蜀國人才的豐富程度了。

換而言之,如果荊州沒有被東吳佔據的話,那麼,蜀漢中後期的人才匱乏問題,將會得到明顯的緩解。所以,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負面影響,顯然不止荊州三郡和數萬兵馬的丟失。除此之外,在蜀漢末期,之所以造成「蜀中無大將」的局面,也和蜀漢內部的勢力較量存在直接的關係。對此,在筆者看來,不管是劉備還是之前的劉焉、劉璋父子,都不是益州本地人士。因此,在東漢末年,劉焉、劉璋父子主要依靠東州兵,以此壓制益州的本地士族。而就劉備來說,則是重用荊州派和東州派,以此平衡強大的益州本地士族。

最後,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益州本地士族的強大,自然引起了劉備、諸葛亮等人的警惕。所以,不管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重用的往往都不是益州本地的士族。比如諸葛亮最為器重的姜維、蔣琬、費禕、馬謖、向寵等人,都不是益州人士。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這些益州以外的人士,對蜀漢可謂忠心耿耿,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壓制益州本地士族。但是,長此以往,自然限制了蜀漢將領的培養,畢竟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蜀漢已經無法從荊州徵調人才,至於出自魏國的姜維,只能說是個例,諸葛亮不能指望每一次北伐中原,都能從魏國引進人才。因為魏國的整體實力遠遠強於蜀國,所以,對於絕大部分魏國人才來說,很難願意跳槽到蜀漢。

在此基礎上,蜀漢在前中期,還可以依賴劉備起家過程中招攬的各地人才。但是,差不多自公元234年,也即諸葛亮去世開始,蜀漢人才凋零的問題得不到有效的緩解。雖然諸葛亮在病逝之前,已經給蜀漢留下了不少文臣武將,但是,經過數十年的時間,這些人才很多都在公元263年前就去世了,這讓後主劉禪也非常無奈,所以只能派遣缺乏經驗的諸葛瞻來抵擋偷渡陰平的鄧艾。綜上,因為以上幾個原因,蜀漢到了後期,特別是滅亡之際,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問題。而這,促使蜀漢在公元263年就被曹魏消滅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