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際,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後經蕭何規勸,通過「撫其民,招賢人,收用巴蜀」,終於實現了奪取天下的宏偉目標。這也就是說,漢中是漢家四百年基業的龍興之地,是「風水寶地」,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漢中無疑具有政治上的遐想意義。
蜀漢共設過四位漢中都督,分別是魏延、吳懿、王平、胡濟。魏延,字文長,河南桐柏人。作為首任的漢中都督,他做了大量的事情,可分為以下兩類:一是確立鎮戍思想。劉備當著群臣的面問魏延漢中如何守禦,延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雖然未說明確措施,但已勾畫出總體思想,即漢中要能拒能吞。
二是構建牢固的防禦工事。楊戲(蜀臣)給予魏延 「折衝外御,鎮保國境」的評價。至此,魏延在蜀軍中的地位無人能出其右,但他的弱點也暴露出來。他居功自傲,不把任何人放眼裡,包括丞相諸葛亮,引起了同僚們的不滿。諸葛亮臨終前將軍隊交給了楊儀。魏延得知失去軍隊的指揮權,起兵奪權,未遂被殺。
吳懿(又作吳壹),字子遠,河南開封人。劉備定蜀,納吳懿妹為夫人(穆皇后)。這使得吳懿與劉備有姻親關係,後因軍功勞,吳懿成為蜀軍中僅次於魏延的宿將。當時國柱諸葛亮隕沒,最傑出的軍事將領魏延死於內訌,蜀漢上下可謂主少國疑。在這種情況下,漢中都督的壓力和責任是巨大的。史載:吳懿「以弱制強,不陷危墜」,可看出,他不僅消彌了曹軍的威脅,而且穩定了蜀漢的政局。
王平,字子均,四川渠縣人。王平嶄露頭角是在蜀漢首次北伐中。建興六年,王平作為馬謖參軍,針對主帥馬謖採取「捨水上山」的錯誤策略,王平極力規諫,但馬謖不用,以致街亭大敗,讓蜀漢的首次北伐功敗垂成。街亭雖敗,但王平不僅有規諫之功,更有全軍之功,所以大軍退還後,王平封亭侯。
建興十五年,漢中都督吳懿卒,王平任漢中都督。王平任期內政績突出。244年,曹爽率六七萬步騎進攻漢中,號稱十餘萬,這相當於蜀漢全部兵力,王平所統的守軍不滿三萬,力量懸殊,王平憑借自己的魄力,抵擋住了魏軍的猛烈進攻,等來了援軍,迫使魏軍退兵。這場戰鬥給漢中帶來了近20年,也是最長時間的安定。
胡濟,字偉度,湖北棗陽人。胡濟最早是在諸葛亮身邊做主薄,所交往者多是蜀漢名人。胡濟督漢中期間,姜維曾令其率兵配合攻上邽(guī),胡濟未如期而至,導致姜維大敗,這表明蜀末期漢中守將的能力已大幅下降了。258年,姜維調整蜀漢北部邊防體系,胡濟調往漢壽,這意味漢中都督也從此被取消了。雖然蜀漢把軍中最優秀的將領調任漢中都督,但蜀漢畢竟是小國,在兵力有限的情況下,還得部署於五六個戰略要地,兵力經常捉襟見肘,但儘管如此,漢中都督對於蜀漢的作用仍是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