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允接受李榷和郭祀的投降,漢室復興還有機會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如果王允接受李榷和郭祀的投降,漢室復興還有機會嗎?

王允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直到王允生命的最後一個月前,王允都是一個能幹、精明、忠誠的「治世能臣」。

在作地方官時,他治理得當,頗有官名;在鎮壓黃巾起義時,他親自帶兵,頗有戰功;在計除董卓時,他謀劃深遠,步步為營。

可以說,王允完全符合「治世之能臣」的標準。

可是,在除掉董卓後,王允卻莫名其妙地如同換了一個人,他昏招迭出,一錯再錯,僅僅一個多月就敗亡了!

尤其是在對涼州軍處理的問題上,王允的作為簡直令人不可理喻。

他居然以一年內不可以兩次大赦為由,拒絕了李傕、郭汜的請降,結果,逼涼州人起兵反抗,迅速敗亡。

王允能夠以司徒身份,假意屈服董卓,說明他絕不是一個迂腐的人,而是一個通權變的人。

那麼,通權變的王允為何又會不識大體,迂腐地拒絕李傕、郭汜呢?

這說明:王允絕非簡單的不識大體、昧於形勢,而是有其自己的打算。

192年的天下,表面上仍有重新彌合的機會

192年4月,王允、呂布殺董卓。

當時,至少從表面上看,天下似乎仍有重新彌合的機會。

冀州:袁紹剛在界橋之戰擊敗公孫瓚,在冀州站穩腳跟。

幽州:公孫瓚雖然強盛,但幽州仍在劉虞治下。

徐州:陶謙治理徐州。此前,他曾響應著名將領朱俊的號召,出兵支援,似乎有心於漢室。

兗州:刺史劉岱正在應付青徐黃巾的威脅,曹操剛在東郡立足。

荊州:正是在這年4月,劉表擊敗孫堅,化解危機。劉表一直通貢獻於朝廷。

豫州、南陽:南陽太守袁術和跟隨他的豫州刺史孫堅正在討伐荊州劉表,但進展不順。

益州:劉焉在益州已站穩腳跟。

其他地方:基本仍是朝廷官員在統治。

可以說,192年4月的天下,還沒有形成任何一個橫跨數州的龐大軍事集團,各集團的勢力範圍都限於一州之內,而且,大部分州郡,仍然是由陶謙、孔融、劉岱、張邈等名士以及劉表、劉虞、劉焉等宗室(而不是後來的「英雄」)在主持。

而且,在此前不久,袁紹與公孫瓚還接受了朝廷調停,停止了攻伐。

他們在反董卓的作戰中擁兵而起,如今,董卓已死,天下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有重新彌合的機會。

王允的打算

殺董卓後,王允有兩個選擇。

1、「挾持天子」,一如此前的董卓和後來的曹操,爭取作角逐天下的梟雄。

2、回到過去,重構朝廷與地方的關係,恢復朝廷威嚴。

王允的選擇是後者。

其實,這也不是王允一個人的選擇。皇甫嵩、朱俊等有實力、有威望的高層也都有此傾向,他們有能力,卻不願去作逐鹿天下的梟雄,他們仍要作「漢官」。

為此,原本不乏權變的王允,開始「迂腐」、束手束腳起來。

他小心翼翼地遵循一切約束。

如此,就不難理解王允的「昏招」了。

「拒絕兵權」的王允

似乎是為了表示自己並非董卓之流,王允「拒絕兵權」。

1、拒絕賞賜軍隊。

呂布曾建議:賞賜軍中的將校,以收其心。

王允拒絕。

2、逼反涼州軍。

當初,董卓入洛陽時,何進、何苗被殺。董卓所帶之兵並不多,但仍然能抓住機會,收編何進、何苗部曲,進而控制禁軍,把持朝廷。

董卓死後,涼州軍群龍無首,徐榮、胡軫、段煨等人歸順,以王允過去表現出的才具、大漢朝廷的合法性,王允並非不能趁機對涼州軍「分而治之」,妥當收編。

可是,王允雖承認涼州人的罪是脅從,但卻表示不能赦免,而應該讓他們接受適當的懲罰。

後來,王允又拒絕讓皇甫嵩統一統帥涼州軍,而想讓關東人士來安排解散涼州軍。

一言以蔽之,王允「拒絕兵權」!

兵權的重要性童叟皆知,王允能不知嗎?

王允的「昏招」,並非智力不足,實在是一心想要重構天下秩序而已!

漢室不可復興

可是,漢室不可復興,已是歷史趨勢,不是王允一人可以扭轉的。

王允一口一個「關東豪傑」,甚至到臨死前,還要呂布勉勵關東豪傑不要忘記天子,他是有心於與關東豪傑共建秩序的。

可是,離奇的是:史書中,很少出現關東豪傑與王允朝廷互動的記載。

這只有一個可能:沒有人搭理他!

天下分崩,是東漢以來豪強地主勢力發展的必定結果。所謂反對董卓,不過是他們擴張利益的借口而已!

1年前,反董卓盟主袁紹,已經定下了「據大河以北,號令天下,誅討未服」的目標;公孫瓚更是以為「天下事指麾可定」。

英雄們對回到過去沒有興趣,他們已經張口閉口談「天下」了!

這種情況下,兵權,你王允不要,有人會要!

涼州軍此前殘殺公卿、劫掠百姓、殘毀洛陽,為人所憤。

只要王允仍然束手束腳,就絕對不敢違背公意,給與赦免,他們就必定心不安,就必定會引發涼州軍的動亂!

此時,只有一個敢做敢為,敢於打破常規的英雄,才可能穩定形勢,而絕非一個企圖重新回到官僚體系的王允。

此外,長安城池堅固,並不容易攻取。

李傕、郭汜甚至做好了不能成功,劫掠而去的打算。

這時,禁軍中的叟兵打開城門,呂布的并州軍也不死戰,都不願意為漢室「死戰」,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天下人心中,漢室這面大旗已不可能安定天下,要生存,只有依附強者!

被淘汰的體系

東漢的官僚體系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了。

在王允覆滅的短短數年內,劉岱、張邈、孔融、陶謙等官僚的地盤紛紛被「英雄」所據,退出了歷史舞台。

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東漢的官僚都成了亂世中第一批被淘汰者。

所以,如果王允接受李傕、郭汜歸附會如何呢?

王允,要麼以「英雄」自居,挾天子與四方爭雄,要麼,繼續自己恢復漢室秩序的大志,最後死在另外一場兵變中。

漢室不可能復興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