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曹丕在位,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母為武宣皇后卞夫人。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於洛陽病逝,曹丕從鄴城至洛陽繼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延康元年十月初一(220年11月13日,癸卯日),魏王曹丕下詔收斂、祭奠陣亡將士。十三日(11月25日,乙卯日),漢獻帝劉協正式禪讓帝位,曹丕三次上書辭讓。二十九日(12月11日,辛未日),曹丕登受禪台稱帝,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大赦天下。
在登基稱帝之後,曹丕展現出自己文治武功的能力。一方面,曹丕採納陳群的意見,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了曹氏與士族的關係,取得了他們的支持,促使九品中正製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另一方面,曹丕在位時,也對蜀漢和東吳發動了戰役。那麼,問題來了,曹丕在位時,三次進攻東吳,一次攻打蜀漢,最終都是什麼結果?
曹丕第一次伐吳
黃初二年(221年),吳國孫權因為之前襲殺關羽,奪取荊州之地,害怕劉備報復首尾難顧,所以假意與魏國曹丕遣使修好關係,並遣於禁等還。對此,」曹丕遂遣「太常邢貞持節拜權為大將軍,封吳王,加九錫。」孫權由是稱臣於魏。
同年,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也是為了奪回荊州之地,從而親率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劉備盛怒不許。公元221年,蜀漢大軍攻破吳軍巫口和姊歸兩處。黃初三年(222年)正月,孫權給曹丕上書,表示己方要出兵迎敵,曹丕作《報吳王孫權書》鼓勵其殺敵。閏月,孫權破劉備於夷陵(今湖北省宜都市)。當初曹丕聽說劉備率軍東下,與孫權交戰,樹柵連營七百餘里,認為劉備犯兵家大忌,必定速亡。過了七天,孫權擊破劉備的文書送到。在夷陵之戰中,陸遜擊敗了劉備,促使蜀漢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方。
夷陵之戰後,孫權因解除了蜀漢的威脅,故在遣長子孫登入魏為質一事上拖延再三,魏吳兩國的聯合逐漸出現貌合神離的狀況。同年十月,孫權復叛。對於孫權的欺騙與背叛,曹丕十分惱怒,又下《伐吳詔》鼓勵將士們曰:「南征進軍,以圍江陵,多獲舟船。斬首執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表示堅決要南征孫權之意。而這,促使曹丕第一次率領大軍征討東吳。
公元222年,曹丕從許昌出發,以此南征吳國。在這場戰役中,曹魏諸軍兵並進,曹真、曹休等諸路大捷,擊敗孫盛,大破呂范,火燒諸葛瑾,幾乎攻下江陵。
在這場戰役中,孫權臨江拒守,幾條戰線或潰或敗,僅朱桓濡須一路擊破曹仁。曹丕勝利在望,卻不料遇到疫疾,加之朱然固守江陵,孫權乘機重新遣使納貢,雙方言和,曹丕退兵。對此,在筆者看來,曹丕第一次征討東吳,距離成功實際上只有一步之遙。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曹丕還是沒能取得勝利。與此相對應的是,孫權則因為連續擊敗蜀漢和曹魏,從而來到了自己人生的巔峰,這也為孫權最終稱帝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曹丕第二次伐吳
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後,劉禪即位。白帝城托孤的時候,劉備已經把蜀漢大權全部交由諸葛亮掌握。所以,等到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又派鄧芝出使東吳,兩家重新修好,聯手共抗曹魏。孫權同曹魏再次斷絕關係,這次,徹底激怒了曹丕,他決定御駕親征。黃初五年(224年)七月,曹丕第二次率領大軍南征。
黃初五年(224年)九月,當曹丕由廣陵抵達長江後,東吳沿江設疑兵防守,恰巧長江水勢上漲,曹丕看到後,感歎地說:「魏國雖然有千隊騎兵,到此也都派不上用場了,江南不易圖取。」然後退兵回朝。對此,在筆者看來,想要擊敗東吳的話,必須要打造這一支強大的水師。而這,需要長期的準備。但是,曹丕因為身體上的原因,並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打造船隻,訓練水師。
曹丕第三次伐吳
黃初六年(225年)三月,曹丕再次御駕親征,他這次是以「舟師」征吳。曹魏大軍出征之前,宮正(即御史中丞)鮑勳勸諫說:「王師屢次征伐沒有取勝的原因,是因為吳蜀唇齒相依,憑借山水險阻,有著很難取勝的地理形勢。往年征吳時,龍舟飄蕩,很是危險,如今又要勞師遠征,耗費錢財,臣以為不可。」對此,在筆者看來,鮑勳的勸諫,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可是,這對於急於建功立業的曹丕來說,自然是難以接受的。
因此,曹丕聞言後大怒,把鮑勳降了職。黃初六年(225年)五月,曹丕到達譙縣,八月入淮河,十月到達廣陵舊城,曹丕在江邊進行了一次檢閱大軍的儀式,「兵有十餘萬,旌旗彌數百里」,魏軍聲勢極為浩大。曹丕雖然「有渡江之志」,但是,在吳軍的固守下,又遇到天寒,河流結冰,魏國大軍的戰船不能進入長江,曹丕無計可施之下,望著長江,感歎地說:「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曹丕三次征討東吳,都沒能取得實質性的戰果。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謚號為文,廟號世祖,安葬於首陽陵。伴隨著曹丕的病逝,再加上諸葛亮從公元228年開始多次北伐中原,這促使曹魏逐漸將重心放到了蜀漢這一邊。值得注意的是,曹丕在位時,曾經派出大軍進攻了蜀漢。當然,因為戰役規模不大,這場戰役通常被人們忽略了。
曹丕征討蜀漢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孟達和劉封攻佔了上庸等地。不過,在關羽戰敗後,孟達因畏懼被治罪,再加上跟劉封不和,常受到劉封侵凌,於是率部曲四千餘家投降曹魏。對此,在筆者看來,孟達歸降曹魏後,自然想要建功立業,這促使他將矛頭對準了劉封鎮守的上庸郡。
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夏侯尚改封為平陵鄉侯,遷征南將軍,領荊州刺史,假節都督南方諸兵馬。彼時,夏侯尚上奏說:「劉備的一部分軍隊駐守上庸,那裡山高路險,他們肯定不會想到我們會去偷襲,因此,我們可以派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那樣一定能消滅他們。」於是,夏侯尚和徐晃帶領一部分士兵,並在孟達的協助下一舉攻下了上庸,劉封敗走,夏侯尚平定三郡九縣,升為征南大將軍。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關羽被殺後,蜀漢不僅丟掉了荊州三郡,東三郡也被曹魏所佔據了,這自然加重了蜀漢的衰落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