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都城怎麼沒選長安或洛陽?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建安元年8月,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劉協到了許昌,他以許昌為中心,挾天子以令諸侯,逐漸統一了整個北方,可是許昌在當時是一座普通的縣城,並沒有作為都城的先例,那麼曹操為什麼會放棄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而遷都於許昌?
首先來說洛陽,其實在當時洛陽早已經被毀壞了,當初董卓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帶軍進入了洛陽,而袁紹又拉起了十八路聯軍共同進攻奸賊董卓。
董卓當時驚慌失措,於是他決定西遷長安,在出發之前,董卓還不忘搜刮民脂民膏,把洛陽的宮殿全部燒燬了,甚至連漢獻帝劉協的祖墳都挖了出來,洛陽曆史悠久的古都就這樣被付之一炬。
他們在去往長安的路上,董卓還放任手下燒殺搶掠,洛陽方圓幾百里都成了一片焦土,簡直是喪盡天良。
如果曹操選擇定都,洛陽必定要重建宮殿,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這顯然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董卓裹挾著漢獻帝劉協以及朝廷官員,還有部分的洛陽百姓從洛陽遷到了長安,而在董卓死後,董卓的部將李爵和郭四在長安城內擁兵自重、相互攻伐,長安又陷入到了巨大的內戰之中。
而且長安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靠近涼州,涼州的馬騰家族對長安也是虎視眈眈,即使曹操真的奪回了長安,這裡也並不是一個安全之處。
所以說對於曹操來說,長安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其實仔細分析當時的形勢和曹操的優劣勢,你就會發現當時的許昌還真是一個非常適合作為都城的地方,首先曹操定都許昌是因為許昌已經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而洛陽當時不在曹操的掌控當中,根據三國誌等史料記載,漢獻帝劉協初平三年,公元193年,曹操臨演週末,這是曹操最早的根據地。
這裡說的兗州其實就包含了現在山東省的中西部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地區,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經過幾年的發展,許昌已經早被曹操占為了己有,進一步來說,許昌的地理位置也是得天獨厚,它三面環山,西北有松山山脈,西部有石人山、白雲山、伏牛山等山脈阻隔,南部還有大別山,只有東部是開闊的平原,而當時許昌北面有袁紹,東南有袁樹,南面和西南分別是劉表和張秀,東面是呂布和劉備,曹操選許昌作為都城,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出於軍事戰略上的考慮,而且當時的曹操實力是遠不及袁紹,如果依然以洛陽為都城,與許昌相比,洛陽更靠近袁紹的勢力範圍。
事實上,袁紹手下的謀士參謀田豐等人,就曾建議過袁紹偷襲許昌奪回漢獻帝劉協,袁紹之所以猶豫,可能和許昌的地形有關,試想一下,如果漢獻帝劉協是在洛陽的話,那麼袁紹也許就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進攻洛陽,奪回漢獻帝劉協。
在當時曹操勢力還不是很強大的時候,曹操選擇定都許昌也是為了避開袁紹的鋒芒,洛陽雖然已經不能再次成為都城,如果曹操把都城定在遠離洛陽自己的大本營,一定會使曹操陷於輿論的漩渦之手。
當時對於曹操來說,選擇都城這個地方不能離自己的勢力範圍眼周太遠,而且也不能夠離洛陽太遠,而許昌位於洛陽和兗州之間,稍稍偏向洛陽的地方,以此作為新的都城。
天下士人和忠於漢室之人都可以接受曹操,所以曹操選擇定都許昌,是綜合了很多方面的考慮,即用洛陽定都許昌實在是他的神來之筆,他的霸業其實就是從定都許昌的這一刻,慢慢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