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作為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文學性和現實性都很高,然而,小說畢竟是小說,如果要拿它當歷史來看,那可就是「誤入歧途」了。咱們今天就摘取其中一點來說說,大家感受一下,小說和真實歷史之間的差距。
就說這「張翼德怒鞭督郵」吧,歷史上確實有這事,可他的主人公卻不是張翼德,而是那位寬厚仁德的劉備,怎麼回事呢?
當時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事成之後,劉備當上了中山府安喜縣縣尉,用咱們現代話說就是安喜縣的武裝部部長,可就這麼個小官,劉備也當得不安穩。沒過多久,朝廷派一個督郵下來視察,職責就是考察一下地方官的政績情況,可以的話繼續留任,不行的話遣返,後面還有一大堆候補的等著呢。
那督郵來到劉備府上,一陣寒暄之後,就說到了「大樹底下好乘涼」,索賄之意已經溢於言表,劉備這時才剛剛安定,上哪兒給他整那麼多錢去?可他又捨不得這好不容易得來的官位,還不敢得罪這督郵。於是就含糊其辭,想要矇混過關。
沒想到這督郵卻是一點兒不含糊,你看他別的本事沒有,一碰到錢財的事情,那腦子靈光著呢。劉備這點兒小心思一下子就被他看穿了,於是就拿「冒認皇親」一事來威脅,就要把劉備拿下。這一下子劉備可慌了神,怎麼回事呢?
咱們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劉備號稱「中山靖王之後」,這也是他後來起家的資本,可這個殺手鑭的厲害程度卻是值得商榷的。
中山靖王劉勝,名氣大不假,可這並不是因為他功勳卓著,而是因為他的兒子實在太多了,有史可考的就有120多個,這麼龐大的數字,估計那劉勝自己都認不過來吧。所以劉備為「中山靖王之後」的真實性是有待查證的。那督郵自然不肯放過這個小辮子,於是就藉機大做文章,說他「冒認皇親,圖謀不軌,」,這一下子捅了劉備的肺管子,「不管了,得先把他的氣焰壓下去,讓他閉嘴再說,要不然以後非得壞了我的大事。」
於是,劉備回去召喚了幾十個家丁,氣勢洶洶的衝進了督郵府,把那兩眼迷糊的督郵從床上拖下來就往柱子上綁,那督郵還沒等反應過來呢,就被那雨點般的鞭子抽的只剩下半條命了。這一下子連驚帶嚇,失魂落魄的,別說整劉備了,自己能吊著口氣就不錯了,哪裡還敢不閉嘴。從此以後,沒人敢再質疑劉備「皇族後裔」的事情了。
所以真實歷史上是劉備鞭打督郵,跟張飛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只不過羅貫中為了凸顯劉備的寬仁厚道,讓張飛幹了這事,還讓劉備從旁勸阻「要以仁義治天下,不能這麼干如何如何的」。為他「楊劉抑曹」的主旨做鋪墊呢。
同時,透過以上事件我們也不難看出,劉備並不是咱們心中想的那樣窩囊,沒脾氣。大家可以想想,在歷史巨變的關口,如果劉備是個沒脾氣的人,他也做不到關鍵時刻比較果斷,能夠「以惡制惡」,也做不到能夠以充分的人格魅力統領手下的人跟他一起奮鬥打天下,更成為不了後來「三分天下」的雄主之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