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謚號是“壯繆”,有何引發如此大的爭議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的謚號是“壯繆”,有何引發如此大的爭議

謚號制度據說始於周,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死後,世人給予的評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蓋棺定論。有的一兩個字,個別的人會多達二十幾個字。

不管多少個字,作用其實是一樣的,就是用最言簡意賅的字總結概括一個人的生平,或褒、或貶,比如文、武、明、睿這些都是褒義,靈、厲、煬則屬於惡評了,還有一種是平謚,即公正客觀,不過譽也不刻意詆毀。

「壯繆」是關羽的謚號,但這個謚號並非關羽死後即給予的,而是在建興七年(229)。這時,距關羽建安二十四年(219)被殺,已經過去了十年之久。

時至今日,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快有兩千年,但關羽謚號究竟是美謚還是惡謚仍然是個爭議不斷的話題。

主張系美謚的學者認為:古代「繆」「穆」相通,《荀子-王制》:「分未定也,則有昭繆。」楊倞註:「繆讀為穆。父昭子穆。」《禮記-大傳》:「序以昭繆,別之以禮義,人道竭矣。」鄭玄註:「繆讀為穆。」

明人程敏政以為:……繆、穆古通用,若秦穆、魯穆在《孟子》,漢穆生、晉穆彤在史皆為繆。宋岳飛謚武穆,意與此同。今乃以為惡謚,如謚法武功不成曰繆,蔡邕《獨斷》:名實過爽曰繆,豈理也哉!若果為惡謚,則史不應雲追諡之典,時論以為榮矣。

同為明人的郭良翰在《明謚紀彙編》中卻把「繆」列在「不常用字」之中,置於「愍」、「戾」之間,如此則似應視「繆」為惡謚。

清人梁章鉅贊成此說,也認為「壯繆並非美謚」,並表示「不知當時何以取此」。當代學者金性堯也認為「穆是美謚,而繆非美謚」,並指出「古籍中的繆字也通穆,謚法則不可通」(《三國談心錄·關羽之謚》),只是金先生沒有說明,為什麼「古籍中的繆字也通穆,謚法則不可通」。

為什麼古籍中「繆」、「穆」二字可以通用,而在謚法中則不可以呢?原來,「繆」「穆」各有各的含意,並不是隨意相通和互相代替的。也就是說,如果它們可以互用,就沒有必要一同保留至今了。《謚法解》稱——「名與實爽曰繆」,「布德執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可見,繆與穆在謚法中的意思完全不同,因此出現在謚號中時,是不能互用的。

《三國誌》中,魏臣陳泰、趙儼、王昶、徐邈死後均謚為「穆侯」,而不是「繆侯」,很是說明問題;而且,而「繆」字為謚,僅見於關羽的「壯繆侯」。

在謚法中,真正相通的是「壯」與「莊」二字,《謚法》沒有「壯」字卻有「莊」字,因為從前「壯」、「莊」通,關羽的「壯繆」,其實是「莊繆」。《謚法解》稱:「兵甲亟作曰莊,叡圉克服曰莊,勝敵志強曰莊,死於原野曰莊,屢征殺伐曰莊,武而不遂曰莊」。「名與實爽」,也就是說名實不盡相符,而名實不盡相符並不是關羽自己的問題,只是表明其所得聲望與實際情況有一些出入而已。

阿斗追諡關羽為「壯繆」,應該是公允的。符合關羽「兵甲亟作」為國壯烈捐軀的史實。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