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為什麼說糜竺是劉備的救世主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我們國家是一個悠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歷史上經歷過無數的朝代,在紛亂年代時期興衰更替,有些朝代因為短暫被歷史的長河淹沒,有些則為我們留下了精彩的篇章。三國時期便是被歷史青睞的時期,其中也有《三國演義》的緣故,不管怎麼說,這段時期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精彩的故事。三國時期的標誌人物有很多,劉備便是其中之一,劉備的外號有很多,大耳賊、編履販席者等,其中還有一個外號便是「劉跑跑」,劉備多次不顧妻兒逃命是不爭的事實,在下邳被佔後他同樣選擇「跑路」,不過在途中他卻遇到了一大危機,糜竺為何能夠在這次危機中成為他的「救世主」?
好幾年沒練過長跑的「劉跑跑」風采依舊,帶著手下這些殘兵敗將又是一路狂奔,結果到了海西縣,劉備的軍隊就跑不起來了,不是沒體力了而是沒糧食了。行軍在外,最恐怖的事情莫過於—斷糧。疲憊、傷痛、憤怒、失望……這些潛伏在部隊內部的消極情緒此刻被「飢餓」徹底激發出來,直接導致了一場慘絕人寰的自相殘食的慘案發生。「吏士大小互相啖食,窮餓侵逼」——《三國誌》;「官兵互相格殺,煮吃屍體」——《資治通鑒》。我不能也不想再用調侃的形式解讀這些史實資料了,每每讀到這裡,留給我的只有兩個字—震撼,這是怎樣的一番情景?
光天化日下成百上千的人就這樣將之前還跟自己並肩戰鬥的戰友砍死然後下鍋煮著吃!你能相信這是一個滿口仁義道德的「正人君子」指揮的「仁義之師」嗎?而這時候的劉備呢?他也是人,他也要吃飯,他也在這個「屠宰場裡,而在這裡要想不被餓死,除了人肉,你吃不到任何東西。之後,劉備活了下來,仁義?捨生取義?呸!錯不在這些吃人的或是被人吃的士兵身上,作為員工,在危難時刻他們選擇了跟領導同舟共濟,單是這份忠心就已足夠令人肅然起敬,錯完全在於劉備。
作為男人,他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妻兒老小;作為諸侯,他們沒有能力為自己搏得彈丸之地;作為大哥,他沒有能力幫小弟飛黃騰達;作為統帥,他沒有能力取得哪怕一場堂而皇之的勝利;而作為精神支柱,他卻讓自己的追隨者相互蠶食。35歲的劉備,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要是照這個勢態繼續發展下去的話,我們的主人公劉備很有可能出原楚身先被食。按照國際慣例,危難時刻一定會有「救世主」出現,這次也不例外。但這個「救世主」不是劉備,也不是關羽、張飛,而是之前很少露面的徐州別駕從事糜竺。從官職的眼光上來看,糜竺是沒什麼能力在劉備危難時刻為其力挽狂瀾的。但,如果你真這麼想的話,那只能說明你還不瞭解「糜老闆」的真正實力。
其實在政府掛職只是糜老闆的業餘愛好,糜家是徐州的農牧業世家,其資產不能算是富可敵國也得算是富甲方。糜竺他家光是養的僕人跟食客就有上萬,資產總額上億。看到劉備這些人一副落魄樣,糜竺大發善心,拿出了家裡的上億資產還有滿倉庫的糧食,上萬人都能養得起,也不差你們這干八百個了。劉備終於能吃到口人吃的飯了,非常高興,酒足飯飽之後看到下面被吃剩下的這點殘兵敗將再次愁上心頭,靠這麼點人別說攻城了,就是去哪個村子耍個流氓都得被人哄出去。糜竺看出了劉備的心思,回家就把童僕食客遣散了,從中挑了兩三千個體格好的帶到劉備那,讓他們入伍。
這回劉備手裡有錢有糧又有人了,重振雄風指日可待。只是白天的劉備英姿颯爽,但到了晚上卻寂寞難耐,也不知道老婆兒子現在在下邳過得怎麼樣,是死了呢?還是沒死呢?還是死了呢?算了,就當他們死了吧。要說商人最大的天賦就是能揣摩領導的心思,劉備這邊正寂寞難耐呢,糜竺那邊就把親妹妹帶過來了。從此以後,劉備就成了糜竺的小舅子。商政一家,天下無敵!至此,糜竺的目的就徹底清晰了,他這不是捐助,而是投資。作為商人,糜竺的眼光的確非常獨到。他居然買了一支快破產的跌停股,而且一買就是清倉購入。
都說有錢人的眼光與眾不同,可能也正是因為他們與眾不同的眼光才使得他們越來越富有吧。經歷過大起大落的劉備終於恢復了元氣。飢餓和貧困雖然險些擊敗劉備,但是上天是眷顧劉備的,讓他遇到了糜竺,不僅解決劉備的飢餓問題,更為劉備恢復元氣起到了莫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