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三國時期,經劉備好不容易建立的蜀國最終被魏國打敗,並俘虜了蜀國後主劉禪。說起蜀後主劉禪投降的事,不得不說起綿竹之戰,可謂是魏國滅蜀的關鍵一戰,也是壓垮蜀國的最後一根稻草,使得劉禪不得不投降魏國。但這一戰中,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統領七萬雄兵以逸待勞,卻被長途跋涉的蜀國大將鄧艾的兩千殘兵打敗,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俗話說「夫戰,勇氣也。彼竭我盈,故克之「。小編認為,戰爭拼的不僅僅是人數,更重要的是戰鬥力、指揮能力和軍隊的士氣。具體原因是:一是因為諸葛瞻軍隊並非七萬,還是雜牌軍,士氣不高,戰鬥力低下。
其實諸葛瞻並沒有七萬雄兵,當時蜀國的總兵力大概就是10萬人,其中5萬人分配到了姜維那邊支援,除去負責都城守衛等,剩下的不足5萬人。據《晉書》上記載:「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然則餘眾不過五萬。」也就是說當時蜀國總兵力也就在10萬左右,並且大部分都在劍閣阻擊鍾會大軍,在成都周邊不到5萬兵力。這5萬人還被劉禪派出大部分支援姜維,並且還有一部分要防守成都周邊的其它城池,真正能夠調給諸葛瞻的兵力十分有限。因此,為了湊齊人數,蜀國大赦囚徒,徵集了一部分囚徒出戰,還派出了御林軍,這支臨時拼湊的軍隊最多也就3萬左右。
而鄧艾這邊的兩千殘兵,其實不止兩千。據《三國誌鍾會傳》裡記載:「四年秋,乃下詔使鄧艾、諸葛緒各統諸軍三萬餘人。艾趣甘松、沓中連綴維,緒趣武街、橋頭絕維歸路,會統十餘萬眾,分從斜谷、駱谷入。」由此可知鄧艾原有3萬多人,再加上鍾會派給的5000人,鄧艾大約有35000人。即便算上戰損以及路上減員嚴重,估計到達綿竹之時也有2萬人左右。因此,兩軍兵力差距不大。在軍隊士氣和戰鬥力方面,由於諸葛瞻的軍隊由御林軍和囚徒拼湊而成,不夠團結,互相瞧不起,與鄧艾久經沙場的部隊相比,士氣不高、軍心渙散,戰鬥力不強,使得最終諸葛瞻兵敗被殺。
二是因為諸葛瞻的軍事指揮能力不如鄧艾。我們知道,兩軍作戰時,軍隊統帥的軍事指揮能力關係成敗。諸葛瞻雖是諸葛亮的兒子,但是諸葛亮的衣缽並沒有傳給他,而是傳給了姜維。諸葛瞻自小雖然熟讀聖賢書,但是在指揮作戰方面沒有經驗,最多也就是紙上談兵,並且具有文人優柔寡斷的性格,不僅不聽黃遵佔領有利地形阻擊鄧艾大軍的建議,而且還不據城死守,非要跟鄧艾在綿竹城外野戰,其軍事能力可見一斑。而鄧艾則是魏國在關中前線的第一著名將領,久戰沙場的老將,軍事能力超強,曾在洮水之戰、段谷之戰等多場戰爭數次擊敗姜維,鄧艾之才比姜維還厲害,面臨鄧艾這樣軍事能力高超的強敵,諸葛瞻也只能是失敗的結果。
三是因為官二代的諸葛瞻過於謹慎而盲目自信,導致失敗。諸葛亮堪稱是智慧的化身,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所以在父親諸葛亮的光環下,諸葛瞻飄飄然了,自認為自己遺傳了父親的智慧,再加上周邊人的奉承,使得自己盲目自信,根本就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三國誌·黃權黃崇傳》記載:(諸葛瞻)到涪縣,瞻盤桓未進,(黃)崇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與未納,崇至於流涕。諸葛瞻選擇停在涪城,沒有繼續北上,很可能是顧慮到自己也許尚未抵達北部關隘,鄧艾就已經進入平原,畢竟兩地相隔較遠,到時就是一場曠野之上的遭遇戰,且那時己方因長途行軍而必定疲憊,一旦交戰就幾乎沒有太多優勢,所以不如留在涪城,雖然這座城算不上堅城,但仍可以以逸待勞。
但這一決策直接使得鄧艾得以長驅直入。令諸葛瞻沒有料到的是,即便是如此的謹慎,蜀軍還是遭遇了挫敗。《三國誌·諸葛亮諸葛瞻傳》記載: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諸葛瞻)退還,住綿竹。僅僅是因為前鋒戰敗、主力並未受損,諸葛瞻就作出了主動放棄富庶的涪城,退守後方的險關綿竹。這時候諸葛瞻再一次顯示了他的謹慎。這樣的策略雖然可以有效抵禦鄧艾的後續進攻,但是把水路交通要道、富庶的涪城,交給了鄧艾,使得鄧艾軍隊獲得了大量的後勤補給。也為諸葛瞻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可以說,諸葛瞻的過於小心謹慎和盲目自信也是失敗的重要原因。
四是因為鄧艾敢於背水一戰,大大鼓舞了士氣,激發了軍隊的戰鬥力,導致了諸葛瞻的戰敗。鄧艾不但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而且久經沙場,有勇有謀,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有敗績。鄧艾在生活中能與將士同甘共苦,在作戰中又能身先士卒,因為他能處處作出表率,部隊上下同心,但鄧艾雖善於作戰,卻不善自保,在關鍵時刻敢於背水一戰。因為雙方對陣,往往到最關鍵時刻,拼的就是意志。在與諸葛瞻一役中,鄧艾派其子鄧忠、司馬師分兵攻打諸葛瞻左右兩翼,兩軍失利退回,鄧艾叱責二將並要將其斬首,說生死存亡在此一舉。
結果二將策馬奔回,在鄧艾親臨督戰下,大破蜀軍,斬蜀將諸葛瞻等人。而諸葛瞻的軍隊沒有背水一戰的決心和勇氣,因為自劉備蜀國政權建立開始,內部派系鬥爭就十分尖銳。以張松,法正為首的北方扶風派系不滿足被蜀國本土世家大族黃權,李嚴等壓制,經常是明爭暗鬥,政局不穩。再加上劉備、諸葛亮等蜀國老臣重臣死後,蜀國在與魏國作戰中,多次失利,節節敗退,更使得蜀軍軍心渙散,相比於背水一戰的鄧艾軍隊,諸葛瞻豈能不敗?所以,綜合以上幾方面原因,小編認為,戰爭的成敗,不能只以人數輪,而應該從統帥的指揮能力、軍隊士氣、戰鬥力等多方面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