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倒霉的大臣,王垕到底經歷了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最倒霉的大臣,王垕到底經歷了什麼?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王垕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此人名叫王垕(hou),可能很多人對他沒有什麼印象,不過如果說到他在曹操手下擔任的職位,大多數人就會恍然大悟了——曹操起兵討伐袁術之時,他擔任的是糧官一職。當時,曹操率有十七萬大軍,可是因為當然烽火連天,糧食收益實在有限,再加上袁術採取了避戰的策略,他糧食將盡,有些支撐不下去了,可是他並不打算放棄這場戰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想出了一個妙計,對糧官王垕吩咐道:「可將小斛散之,權且救一時之急。」並信誓旦旦的保證,如果士兵有怨言,他自有妙計,王垕只得聽命行事。

後來士兵果然不滿,「無不嗟怨,皆言丞相欺眾」,那麼這個時候,曹操是怎麼解決的呢?小說第十七回中寫道:「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借汝一物,以壓眾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吾欲借汝頭以未眾耳。』」即便王垕自辯道沒有犯任何過錯,曹操卻為了平息士兵的怨言,挽回自己的名聲,將王垕處斬了。至此,我們不得不承認,曹操的確奸詐。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三國演義》並非曹操的真實形象,畢竟羅貫中一向主張「擁劉反曹」,現在我們應該致力於為曹操平反,不該繼續誤導世人。的確,真實的曹操沒有演義中那麼奸詐,很多事情都是羅貫中杜撰的。那麼曹操借糧官人頭,平息眾怒一事,有沒有真實發生過呢?答案是有的,只不過真實歷史上那個糧官,並沒有留下名字,而他被曹操「借」走人頭,可以算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

《三國誌》注引《傅子》曰:「常討賊,廩谷不足,私謂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後軍中言太祖欺觿,太祖謂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觿,不然事不解。』乃斬之,取首題徇曰:『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意思是說,有一次曹操出征的時候,糧草供應有些不足,於是將糧官召來,詢問解決之法。糧官回答說,可以用小斛分糧,曹操同意了這個辦法。後來士兵出現了怨言,曹操對糧官說,「現在我只能借用你的頭顱穩定軍心了,否則事情根本無法解決」,於是將糧官斬殺,並對士兵解釋說,因為糧官貪污,才用小斛給大家分糧,現在已經將其處斬了。

雖然正史上的糧官,算是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可是用小斛分糧一事,畢竟經過曹操點頭認可的,而且他也沒有盜取糧草,可是曹操最終為了穩定軍心,卻還是將其冤殺掉。由此可見,縱使真實歷史上的曹操,沒有演義中那般狡詐,反而數度「寧人負我,毋我負人」,例如放歸關羽等,可是他有些污點還是洗不掉的,例如錯殺呂伯奢一家,還如冤殺糧官。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