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最厲害,也是貢獻最大的軍師荀彧之死,讓人覺得曹操確實挺陰險的。不過也有很多人覺得曹操殺荀彧還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荀彧畢竟想阻止曹操以及他的子孫篡漢,這個對曹操來說是無法妥協的,他辛辛苦苦奮鬥了一輩子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所以不管怎麼說荀彧都是必須死的。不過對於曹操手下的另一個謀臣崔琰的死,這個曹操真的無法洗白了,就算是挺操派,也只能用冤案來評論了。
所以千萬年來崔琰之死,一直都是曹操屠戮名士的一大罪狀。在陳壽等史學家的筆下,曹操就是一個愛猜忌、疑心重的人。除去荀彧不說,他在殺崔琰之前,就曾經幹掉過漢末大儒孔融,幫助過自己消滅袁紹的許攸,還有輔佐自己平定馬超的婁圭。陳壽在評價此三人之死時說「皆以恃舊不虔見誅」,意思是都和曹操有舊交情,但是都對曹操做了一些不夠恭敬的事,結果都被殺掉。不過崔琰跟他們還不一樣,他也沒有對曹操不恭敬,所以在幾位大才子中,崔琰被殺是最讓人感到冤枉,感到痛心的。
崔琰被殺還得從他的崗位說起。建安十三年,曹操恢復了丞相制度。在下面設立了東曹和西曹兩個辦事機構,他任命崔琰為東曹掾。這個官職雖然不是特別大,但卻掌握著朝廷官員的考評和舉薦,相當於我們現在組織部的領導,負責官員推薦和陞遷,所以是個非常吃香的崗位。
不過崔琰為人正直清廉,他在這個崗位上做得非常出色,為曹操選拔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他還杜絕拉關係、走後門等潛規則,所以深得曹操信任和敬重。
造成崔琰之死的直接原因是跟曹操稱王有關的。當時,有一位叫做楊訓的官員,為了表忠心,他上了一道表章稱讚曹操的功勞,馬屁拍得非常肉麻。曹操當然看了很高興,但是在別人看來卻是一身雞皮疙瘩。於是很多人在私下議論紛紛,說楊訓太不要臉了,順帶也把曾經舉薦過楊訓的崔琰一起批評了。
於是崔琰寫了一封公開信,為楊訓辯解,崔琰的原意是諷刺批評者只會譴責呵斥,而不按常理解釋,不料有人卻報告說崔琰這封信是「傲世怨謗」。曹操聽後勃然大怒,將崔琰罰為徒隸,並派人看管。這個徒隸的罪是什麼呢?就是把人的鬍子和頭髮全部剃了,可能有人覺得這不是很好的事嗎?免費理發多好呀,卻不知道這對於古人來就卻是一個很大的恥辱。
崔琰無罪被罰,他心裡非常不滿,因此毫不屈服,更不知道低調,竟然呆在家裡天天會客,門庭若市,這就好比是形成了一個小團體,而且還是以崔琰為首的小團體。崔琰是這個小團體的中心,犯了錯誤還不認罪,這還了得,於是曹操下令賜崔琰自盡,一代名士就此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