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劉備和諸葛亮,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我們知道,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的。自從諸葛亮跟了劉備之後,兩人形成魚水關係,諸葛亮誓死追隨,直至最後病死五丈原。諸葛亮也沒有跟錯人,即便是最終未能一統天下,可在蜀漢也成為了二號人物,死後更是流芳百世。
諸葛亮在正式出山前,為劉備規劃了未來,即大家熟悉的《隆中對》。諸葛亮提出,「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且不說這一戰略究竟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諸葛亮確實盡心盡力輔佐劉備。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了諸葛亮的預計,當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不顧諸葛亮勸阻,竟然傾國之兵伐吳,大敗而回,結果還在白帝城丟了命。
以諸葛亮的智慧,他深知蜀漢丟了荊州已然不會一統天下,他是否會懊悔當年追隨劉備呢?要知道諸葛亮出山前,可是「自比於管仲、樂毅」,歷史告訴我們,諸葛亮沒有懊悔。劉備死後,諸葛亮誓死北伐,直至病死五丈原,真正詮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問題來了,劉備究竟是如何讓諸葛亮為他或者說為蜀漢,賣命一輩子?其實諸葛亮可以投奔曹操或者孫權的,當時兩人實力都遠遠強大劉備。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曹操和孫權的這兩家公司已經上市,強大無比,而劉備還處於東奔西走尋找創業合夥人的階段。
諸葛亮一定是看到了什麼,才死心塌地追隨劉備,或者說劉備一定有吸引諸葛亮的地方。其實,諸葛亮早已向後人說明了自己誓死追從劉備的原因,他在《出師表》中這樣說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願意,諸葛亮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的影響。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人稱劉皇叔,這點諸葛亮非常看重。在諸葛亮看來,自己是大漢的子民,理應恢復漢室,而劉備正是以恢復漢室為己任,兩人一拍即合。
另外,諸葛亮誓死追隨劉備,跟當時知識分子恪守臣道、投桃報李的愚忠思想是分不開的。種種機緣巧合之下,劉備讓諸葛亮為其賣命一輩子的願望實現了,可諸葛亮最終卻落了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參考資料:《三國誌》、《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