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八王之亂,其實與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有關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歷史上八王之亂,其實與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有關

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八王之亂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但凡接觸過歷史的朋友,應該都聽說過「八王之亂」,畢竟這是一場改變中國古代發展進程的事件。

按照學術界的說法,這是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大道理都懂,但我們普遍有這樣的感覺:要想把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單純看著一堆「司馬」莫名其妙的掐個你死我活,就讓人感覺摸不著頭腦。

但如果我們拋開封建政治、制度、經濟等因素的視角,借鑒電視劇中常見的豪門恩怨模式,就會發現「八王之亂」的脈絡其實很清晰:

為了穩固龐大的家業,第一代老闆讓家族內的男丁都身居要職,以輔佐自己不成器的兒子;但由於受太太的影響,挑選了個最差勁的兒媳婦;

老闆去世後,接班的兒子成了媳婦的傀儡,家業亂七八糟,同宗的實權派們則各懷鬼胎、絲毫沒有大局觀,圍繞成為家族的總掌舵人這一目標,開展了轟轟烈烈、曠日持久的內耗戰。

最可怕的是,這種俗套的家族恩怨,偏偏發生在泱泱中原王朝的帝王家,帶來的結果是毀滅性的。

如今的觀點,普遍認為賈南風是八王之亂的罪魁禍首;但實際上,禍亂的種子是由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種下。

初代老闆司馬炎的三宗罪:封宗室、定繼位人、選兒媳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西晉取代曹魏,靠的可並不是司馬昭一個人。龐大的司馬氏家族,數代同堂,加上盤根錯節的政治聯姻,掌控了當時的朝政大權。

這也讓司馬炎內心深受觸動:想當初,曹丕、曹睿防同宗如防賊,皇帝變成了孤家寡人,這才給了自己家奪權的機會,這可是前車之鑒啊。

因此,在公元265年,司馬炎逼迫魏帝「禪讓」後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諸侯,他的叔祖父、叔父、兄弟們一共17人被封王。後來,隨著兒孫們逐漸出生、長大,還陸續有所增補。

照理說,人丁興旺是好事;不過在司馬家這裡,卻變成了活生生的悲劇。除此之外,司馬炎還幹出了兩起對西晉發展影響巨大的兒女私事。

性格溫和、虛心納諫,是晉武帝司馬炎讓不少人津津樂道的優點。這一特點也延續到了夫妻關係方面,他在自己的夫人面前也是相當的耳根子軟,哦不,是尊重。

司馬炎的皇后楊艷,出自弘農楊氏,姿容美麗、秀外慧中,相當的有頭腦。她為人豁達,甚至把自己的表妹趙粲引入宮中,勸司馬炎立其為充華(妃嬪稱號)。

初看之下,我們也許會像司馬炎那樣頗為感動:皇后可真大度!不過事實證明:這是套路,為了給司馬炎配置雙重「枕頭風」。

楊皇后起先生了一個兒子,名為司馬軌,但在兩歲時就夭折了;其後又生下了老二司馬衷,這個孩子自小腦子就不太好使,直到七八歲還不能認識幾個字。

起初司馬炎很是糾結:這個兒子如此,怎麼繼承自己的家業?但架不住楊皇后、趙充華姐妹倆一唱一和:自古長幼有序;何況這孩子還小,保不準會大器晚成呢?

這些話聽起來挺有道理,何況司馬炎哪敢讓夫人們不開心?於是在公元267年,9歲的司馬衷被立為西晉王朝的儲君。

時光如梭,司馬衷長到12歲,是時候物色個太子妃了。起初的司馬炎,內心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那就是家的閨女。衛瓘,就是當初在蜀地擺平鍾會之亂那位,此時正擔任征北大將軍、兼任幽州刺史。

與他結親,司馬炎自然有政治方面的考慮,但同時也做過調研:「衛氏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即,衛家遺傳基因好,男丁眾多、有生子之相,而且衛家姑娘膚白貌美大長腿,妥妥的白富美。

不過賈氏卻意圖從中截胡。賈充,是司馬氏的大恩人,當初他冒天下之大不韙,帶人殺掉了曹魏皇帝曹髦,替司馬昭解決了大麻煩;因此,司馬昭在去世前,刻意安排他輔佐世子司馬炎。

別看賈充在朝廷上牛皮哄哄,在家裡卻是老婆郭槐說了算。此時得知司馬炎正挑選太子妃,郭槐使出了盤外招,她砸重金賄賂了楊皇后的身邊人,攛掇他們替自家閨女說好話。

楊皇后耳根子軟,果真多次在丈夫面前說賈女的好。但是司馬炎開始並不同意:「賈氏種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即賈氏多生女兒、生性妒忌,而且賈女還是個矮丑黑。

司馬炎說的沒錯,賈充連續生了四個女兒,前兩個已經出嫁,待字閨中的賈南風時年14,長得確實很對不起觀眾;老四倒還好,不過當時年僅11歲。

不過楊皇后軟磨硬泡,甚至還發動了一眾朝廷耆老幫腔,司馬炎最終被忽悠改變了主意,捨棄了白富美、挑選了矮丑黑當兒媳婦。

綜合來看,司馬炎不算是差皇帝,況且他還創造了太康之治。不過正是他的上述三大昏招,為西晉王朝埋下了巨雷。

八王之亂的開端:不像樣的老丈人、不受控制的兒媳婦

公元274年,病危的楊皇后向司馬炎提了最後一個請求:讓叔叔楊駿的女兒、即自己的堂妹楊芷進宮,接替皇后之位;司馬炎雖明白這是為了鞏固楊家的權勢、保住太子的位子,但畢竟這是自己最愛的結髮妻子,最終乖乖照辦。

司馬炎在位共25年,執政後期沉迷女色、後宮佳麗上萬(實數),有名有姓的妻妾28個、生子26名,但去世的楊皇后,在他心中一直佔據著首要位置。愛屋及烏,縱然兒子司馬衷智力堪憂、兒媳婦賈南風驕悍潑辣,仍被司馬炎容忍了下來。此外,新任皇后楊芷、老丈人楊駿,也都備受寵愛與信賴。

但身為皇帝,對家人的一味縱容,往往意味著災難。

由於持續十餘年的聲色犬馬,晚年的司馬炎已病重纏身,為了夯實身後的家業,他在公元289年再次大封諸侯,兒子、孫子都被封王。此外,他還有心讓自己的叔叔、汝南王司馬亮擔任輔政大臣。但由於老丈人楊駿的排擠,司馬亮被安排前去鎮守許昌。(下文中,所謂的「八王」名字一律加粗)

公元290年,司馬炎彌留之際,陪在身邊的只有時任侍中、車騎將軍的楊駿。在清醒的間隙,司馬炎多次召見司馬亮前來接受遺命;但老丈人楊駿、皇后楊芷從中作梗,他們一邊假傳聖旨、一邊阻礙司馬亮進宮。就這樣,一直到司馬炎合上眼的那一刻,都沒能盼來司馬亮。

楊駿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一直滯留在洛陽的眼中釘司馬亮趕去了許昌。其後他大權獨攬,安排自己的親信佔據關鍵崗位;所有詔令,均由他自行擬定,在裝模作樣的請晉惠帝司馬衷、皇太后楊芷(即楊駿的女兒)過目後,原封不動的頒布執行。

同時,楊駿性格苛察,過於獨斷專行、剛自用,除了自己的心腹,其他朝臣的意見根本得不到採納。沒過多久,朝廷內外怨聲載道,「中外多惡之」。

常言道,高位不可久竊、大權不可久居,何況楊駿自己壓根沒這份能耐,更何況當時的皇后賈南風並不是個善茬。

看著楊氏作威作福的樣子,賈南風甚是眼紅;再加上她平日裡的一些想法,要麼被皇太后楊芷壓制,要麼被楊駿推脫,心裡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對這父女倆恨得牙癢癢。

為了扳倒楊家,賈南風以入朝輔政為誘餌,私下聯絡鎮守許昌的汝南王司馬亮、駐紮荊州的楚王司馬瑋(司馬衷的同父異母弟弟),讓他們帶兵進洛陽剷除楊駿。

愣頭青司馬瑋滿口答應。公元291年3月,賈南風以老公司馬衷的名義下詔書,聲稱楊駿謀反,命令楚王司馬瑋領軍保衛皇宮、圍攻楊駿。

真刀真槍的時刻,平日裡咋咋呼呼的楊駿瞬間成了慫包,幾乎沒做任何抵抗就被司馬瑋砍掉了腦袋。緊接著,賈南風再次以老公司馬衷的名義頒布聖旨,廢除楊芷的皇太后之位,其後誅滅楊駿三族。(楊艷皇后若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楊駿被殺後,汝南王司馬亮如願入朝掌權,與其一同輔政的還有元老衛瓘。立下大功的楚王司馬瑋,則被委任為衛將軍、北軍中侯;而賈皇后也大肆安插親信、廣樹私黨。

在這場政變中,賈南風縝密的計劃、凶悍的作風讓人不寒而慄,但司馬亮對此卻懵懵懂懂,自以為掌控了大局。他的位置還沒捂熱,就開始了狗咬狗,目標是孫子輩的司馬瑋。

司馬亮認為司馬瑋剛殺,跟衛瓘合計著把其趕回封地。賈南風知道後,心生一計,決定借力打力,徹底除掉眼前的司馬氏,將大權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首先,她故技重施,讓司馬衷寫了一封詔書,聲稱司馬亮意圖模仿霍光、改立皇帝,讓司馬瑋帶兵去幹掉他。

司馬瑋雖然知道這是要把自己當槍使,但也樂於藉機除掉壓在自己頭上的司馬亮,於是欣然接受了詔書,率兵剁掉了司馬亮、衛瓘一黨。

但以上只是賈南風的第一步。就在第二天,她派人手持象徵帝王軍權的騶虞幡,前去司馬瑋的大軍中宣佈:楚王司馬瑋假傳聖旨、擅自殺害汝南王司馬亮,罪無可赦。

軍人一哄而散,司馬瑋人頭落地,臨死前他掏出了懷裡的聖旨,可惜已淪為了笑柄。

通過這番操作,賈南風徹底掌握了西晉王朝大權,她廣數黨羽,親朋好友都被委以重任,開始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豪橫日子。

但別忘了,慾望的盒子一旦被打開,就再也關不上。司馬炎所立的藩王,此時無不蠢蠢欲動,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契機。

八王之亂的總爆發:野心勃勃、志大才疏的司馬氏眾男丁

賈南風肆意妄為了8年,在這期間,在司空張華、尚書僕射裴等一眾名臣的操持下,晉王朝的局面倒也過得去。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賈南風不滿足眼前的富貴,把目光盯在了下一代身上。如司馬炎當初所言,賈南風生不出兒子,時任太子是謝才人所生的。小伙子自小聰明機智,被司馬炎認為有爺爺司馬懿的風範,幾乎被隔代確立為儲君。

不過這時的司馬遹已經越長越歪,成了個十足的混小子。在賈南風的眼中,則成了影響自己權勢的攔路虎。公元299年,她設計騙醉酒的司馬遹寫下了一封勸退父皇司馬衷的文章,其後以謀反之著名將領其廢除。

而當時的太子太傅趙王司馬倫(司馬炎的又一位叔叔),平日裡刻意拍賈南風馬屁,甚至掌握了統帥禁軍的大權。實際上,他內心卻謀劃著取賈後而代之。

此時,他在狗頭軍師孫秀的建議下,勸說賈南風盡早殺掉太子,以斷絕後患。這夥人演技太過於高明,精明的賈後竟然中計。

然而太子剛死,司馬倫等人就偽造晉惠帝的詔書,以謀害太子的罪名,將皇后一黨全部剷除,賈後被逼喝下金屑酒而死,張華、裴等人悉數被殺。

如今,令人恐懼的賈南風終於被殺,大權也回到了司馬氏手中,可謂大快人心。那是不是意味著天下就太平了呢?還早,「八王」之亂這才出場了三位。

司馬倫貴為司馬衷的爺爺輩,但腦子卻絲毫沒啥高明之處,他甚至已經不滿於掌握大權。公元301年初,在除掉反抗他的淮南王司馬允(司馬炎的兒子)後,他廢掉司馬衷,自立為帝。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治國理政方面,能力稀鬆、道德低下、野心無限的司馬倫一黨,甚至還比不上賈南風。

司馬倫的皇位沒坐幾個月,各擁重兵的齊王司馬冏(司馬炎的侄子,鎮守許昌)、河間王司馬顒(司馬炎的堂弟,鎮守長安)、成都王司馬穎(司馬炎的兒子,駐紮鄴城)聯手起兵,擊敗了司馬倫一黨,並迎接司馬衷復位。

此戰中,雙方共計有十餘萬精兵戰死,西晉王朝的實力被進一步削弱。

此後,擔任了大司馬的司馬冏居京主理朝政,立下功勞的司馬顒、司馬穎被追加賞賜,仍舊擁兵自重。

但司馬冏並沒有珍惜自己辛辛苦苦立下的功勞,也步上了前幾位同宗的後塵。他雖沒稱帝,但實際上比皇帝還要跋扈,在治國水平上也亂的一塌糊塗。

眼見有機可趁,公元302年底,司馬顒裝模作樣控訴司馬冏的罪狀,聲稱得到了洛陽城內長沙王司馬乂(司馬炎的兒子)的響應,率軍進攻洛陽。司馬冏得知消息,馬上派人首先突襲司馬乂。

但實際上,司馬乂對此是懵逼的:壓根跟他沒關係。但既然刀都要架到脖子上了,哪能坐以待斃?他立即率領幾百親信奪下皇宮,以皇帝的名義討伐司馬冏。

話說這位仁兄可真夠彪悍的,他以絕對弱勢的兵力,竟然幹掉了司馬冏,將其一黨全部夷滅三族。

司馬乂掌握了大權,但他跟之前幾位不同,對待同父異母哥哥司馬衷客客氣氣,恪守君臣之道,絲毫不給其他藩王話柄,但這並不能撲滅宗族的野心。

司馬顒也沒料到這位侄子如此給力,眼見煮熟的鴨子飛了,只好訕訕的退回了長安。但他心裡那叫一個憋屈啊,甚至多次派人試圖刺殺司馬乂,但都功敗垂成。

但入朝主政的誘惑實在太大了,既然陰的不行,那就來明的。公元303年,他派兵7萬,聯合司馬穎的20多萬大軍夾擊洛陽。

司馬乂毫不畏懼,在司馬衷的支持下奮起反擊。他御兵有道、與將士同甘共苦,兵眾雖少、糧食也極其有限,但戰鬥力極其強悍,多次以少勝多,殺敵數萬人。戰局膠著下,司馬顒的部將甚至考慮放棄行動、撤回長安。

但防得了外敵、止不住內奸。公元304年初,在朝廷內的東海王司馬越(司馬炎的堂弟)勾結一些禁軍將領,連夜偷襲疲憊不堪的司馬乂,將其交給了司馬顒的部下。

結果,少年神勇、有可能改變西晉發展態勢的司馬乂,被綁在銅柱上,活生生被火烤死;目睹此慘狀,即使敵軍中的將士也忍不住痛哭流涕。

(至此,八王之亂的八位主角已經全部亮相)

踏著司馬乂的殘骸,司馬家族開始分贓。司馬穎實力最強,毫無意外的專權,並且成為了皇太弟;司馬顒官升太宰,司馬越成為為尚書令。

但人的野心是沒有上限的。司馬越首先發難,糾集了10萬大軍進攻司馬穎的老巢鄴城。但他不僅敗下陣來,連隨軍助陣的晉惠帝司馬衷都被俘虜;

司馬越逃回東海封地。不久後,他的親弟弟、并州刺史司馬騰,糾集幽州刺史王浚,以及附屬於西晉的烏桓、羯朱、鮮卑等族,聯合進攻鄴城。

大兵壓境之下,恐慌的司馬穎被在自己麾下的匈奴首領劉淵忽悠,拜對方為匈奴大單于,讓他回并州集合部族、替自己出力。

但劉淵的大軍還沒集合完畢,司馬穎就已經崩潰,他狼狽逃到洛陽,連帶著晉惠帝一起,落入了司馬之手。

司馬顒終於得償所願,他徵召司馬越回朝共同輔政,但遭到了拒絕。惱羞成怒的他,於公元305年發詔罷免司馬越兄弟幾人。後者不甘示弱,悍然起兵。

經過連續的鏖戰後,依靠麾下鮮卑部隊的強悍戰鬥力,司馬越大軍殺進長安。公元306年,晉惠帝回到洛陽。

不久後,被俘的司馬穎被秘密處死;第二年,晉惠帝司馬衷也突然死亡,傳言是被司馬越毒死。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

不久後,司馬顒也被殺光全家。最後動手的司馬越掌握了朝政大權,成了笑到最後的那一位。

至此,八王之亂終於結束,但西晉王朝已經被折騰得省下了半口氣。無盡的戰亂與天災,無數百姓死於非命,還催生了遍地的流民;西南的氐族豪傑李雄已經趁亂稱王,並在同年正式稱帝;當初司馬穎的小弟劉淵也在并州自稱漢王,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糾集內附的彪悍匈奴、羯族部眾起兵反晉。

而此時的西晉,已經失去了當初大殺四方的實力,在劉淵的暴打下潰不成軍。公元311年,洛陽失守;公元316年,長安被攻破,西晉滅亡,殘存世家逃到江南苟延殘喘,中原進入了五胡十六國時期。

對於豪門望族的狗血內鬥,我們吃瓜群眾向來是喜聞樂見的。但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封建時代的皇族身上,那可真的是一出不堪設想的人間慘劇,沒人願意看到這種事發生。司馬家族們也許過了癮,但天下的老百姓們可遭殃了幾百年。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