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趣聞:關羽曾多次求娶的呂布艷妻終屬曹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趣聞:關羽曾多次求娶的呂布艷妻終屬曹操

導讀:在傳記裡,裴松之引了一段《蜀記》,很有點意思:「曹公與劉備圍呂佈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故知布必敗)乞娶其妻(要求將來把呂布的老婆給他),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這呂布的太太—定很美,不過歷史上沒提過貂蟬(據說是漢宮中女官名),關羽一再要求,曹操注了意,以後捉了來,自己先看看,一看真不錯,乾脆自己留下,不給關羽了。

本文摘自:《老蓋仙講文史》轉自鳳凰歷史

從前好像有人說過,中國出聖人,是有個時期的,不論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全生在孔子之前,這是一個聖人產生期,孔子以後,只出過一位「亞聖」孟子,再也沒了。中國一向重文輕武,所以聖人也先出文的——從唐堯到孟子全是,後出武的。於是在孔子之後約六百年出了一位武聖人,他就是三國時蜀漢的關羽,他著有「三界伏魔大帝真經」,是他死後一千多年,他老人家的靈魂在扶乩的地方,親自臨壇,握著那兩位扶乩的人的手,在沙盤上寫出來的,故其可靠性勝過由後人追記的《論語》和《新約》的四福音。閒話別扯多了,言歸正傳,真正的關羽傳記——二十五史裡,陳壽寫的《三國誌》,晉裴松之註解的。我抄出幾段,略講一講: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今山西解縣)也。亡命奔涿郡。先主(劉備)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

由這段看來,《三國演義》上說關、張二位那時候當馬弓手(騎馬的射手)和步弓手(步行的射手)是不對的。一個縣裡的別部司馬大概是個帶幾十個士兵的保安隊長,許是個捕盜的官。本來嘛,好朋友當了知縣,自己哥兒們不論怎麼也得混上一官半職,哪有還當弓手的道理。

自有《三國演義》以來,凡是江湖上的結拜,全都說要學「桃園」的義氣。但根據史書,劉、關、張三位究竟結拜了沒有呢?「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在許多人的場合),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張飛傳裡也說到「羽長飛數歲,飛常以兄事之」。

我們看看歷史上只說到「恩若兄弟」,並沒說到結拜。在演義上,劉備說了一句「子龍(趙雲)猶吾弟也」,於是在平劇裡硬把趙雲稱為「趙四將軍」。

關於周倉,在《演義》的六十六回裡說魯肅請關羽會談荊州問題,周倉在階下厲聲高叫道:「天下土地,唯有德者居之……」關雲長叱道:「此國家之事,汝何可多言,可速去。」這段事情在歷史上真有,不過沒記下這位站在階下而敢厲聲高叫的人姓甚名誰,很可能是像周倉這樣地位的一個衛隊長之類的人物。正如傳記裡有「刮臂療毒」的記載,但僅說是醫者,並無姓名,而《演義》裡說是華佗,當然也有可能,大概羅貫中根據宋元的話本而寫出有周倉這麼一個人物。

諸葛亮叫關羽要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他不聽。孫權遣使求聯姻,他大罵道:吾虎女安嫁汝犬子!差一點沒把媒人宰了,做到這樣的倒霉媒人,大概也古今少有。結果他仍是兩面作戰,敗亡而死。如果他把女兒嫁了孫權的兒子,也許能達到東和孫權的策略。可是安不知孫權從此以關小姐為勒索的人質,和是和不成,白白地叫女兒去受罪,這樣的事情歷史上太多了。

關於關羽的敗亡,裴松之在關羽傳裡引用了《蜀書》和《吳書》作註釋,略有出入。陳壽的原文是:「權據江陵,盡擄羽士卒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迎頭攻打)羽,斬羽及子平(關平)於臨沮。」看此文用個「斬」字,大概是被擒之後,就地殺害了。

在《蜀記》裡的記載是:「權遣將獲羽及子平,欲降之以拒劉、曹。或曰狼不可養,曹公不除之,自取大患(曹將於禁、龐德之敗,操大懼,幾欲遷都)。」這段文字的意思好像關羽自臨沮被擒後,送到二三百里之外的江陵,孫權在那兒見到關羽父子,然後再殺的。裴松之認為不大可能,不立刻殺掉,太危險。《吳書》上說:「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走路(前進之路),羽至即斬……權送其首於曹公,追諡曰『忠義侯』,葬以諸侯之禮。」

在張飛傳裡有幾句有關關羽的話:「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稱羽、飛皆萬人之敵,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飛敬愛君子而不恤小人。」這幾句批評很對,羽是由於高級官員糜芳和傅士仁拒援所害,飛是被部下范彊、張達所殺。

在傳記裡,裴松之引了一段《蜀記》,很有點意思:「曹公與劉備圍呂佈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故知布必敗)乞娶其妻(要求將來把呂布的老婆給他),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這呂布的太太—定很美,不過歷史上沒提過貂蟬(據說是漢宮中女官名),關羽一再要求,曹操注了意,以後捉了來,自己先看看,一看真不錯,乾脆自己留下,不給關羽了。

至於「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是如何的呢?我想許是宋元時的說書人形容的。元人的雜劇裡已經在臉上著色畫臉譜,關羽是紅的,包拯是黑的,馬武是藍(至今如此),不過那初期的臉譜線條太簡單,不像現代的複雜美觀。台視的劉震慰先生講山西解縣時說該地有鹽池,曬鹽的工人常把臉曬得紅紅的。這是一位解縣籍的民意代表告訴他的,不過我想還是由於國劇傳統以紅代表忠義,關羽是最忠的,所以用紅整臉(全臉滿塗一色之謂)。包拯鐵面無私,所以滿臉塗黑,他日斷陽,夜斷陰,所以腦門兒上畫個月牙兒。關公則在臉上要畫幾條黑紋,增加威嚴的表情。再在左頰點上一個黑痣,為的是好破破相,別化裝得太像關公了,太像了,也許會招他生氣,因為他已成天上的大神,得罪不得。至於臥蠶眉,不大好畫,聽說從前有畫成波形的眉子(臉譜的術語),可是現在沒人畫,許是不夠威嚴之故。丹鳳眼是斜向上方(蒙古人種的特徵)細而長的眼睛,所以眼邊畫黑斜紋,在平劇裡關公一上來,眼睛半張半閉,等他一開打亮相,雙目一瞪,就顯得特別地有神。現在電視裡的關公既不開打,也不亮相,很可不必學平劇,睜著眼就行了,何必老閉著眼,跟個紅臉瞎子一樣,其實也不必過度地莊重,把好演員的才華都淹沒了。

關羽在成神以後也有些戲,如《活捉呂蒙》《青石山》(呂洞賓請關帝派神將捉妖)。四五十年前有用金整臉的,因為神是金面的(你若不信,可隨便找個廟進去看看),現在沒人畫了,只在紅臉上添幾筆金就表示成神了。舊日平劇裡演關公戲有許多迷信和禁忌,本文限於篇幅,不多談了。

關羽雖是忠義,可是歷史上像他這等忠心的人物也很不少,只有他在死後走了大運,在元朝被追封為「義勇武安王」。在北平北城的武廟裡,他並不坐首席,首席是姜尚,左席是關羽,右席是岳飛,兩側是歷代著名將領的牌位。這廟是國家立的,每年皇上派一位親王去致祭。清初皇帝嫌岳飛大破金人——是清的老祖先,女真族,所以特別把關羽抬出來,抵制岳飛。另一方面,《三國演義》寫得好,比說岳飛的《精忠傳》高明得太多了。他由民間傳說和正史綜合成了小說,普遍地深入民間,取代了正史,於是人人對關羽景仰,再加以政府的提倡,於是關羽由王爵進而為帝——「三界伏魔大帝」。這是由皇上封的,不是民間的杜撰。好在天上的帝級大神不少,就我所知,有玉皇大帝(姓張)、孚佑帝君(唐進士呂巖,字洞賓,在台灣住在木柵仙公廟)、北極真武帝君(說是影射明太祖長孫惠帝)、文昌帝君(姓張,張獻忠和他認過本家),所以再添一位新的也無妨,他們全看破名利,所以也不爭不鬧。

北平的商家,除了伊斯蘭教徒之外,人人供關公,不是要學他那樣威風凜凜、傲視士大夫的樣子,學了誰敢上門兒來買東西?而是要學他的信義。貨真價實就是信,說了話,決不反悔,就是義。中山先生說過中國商人不需立契約,比日本商人有信用得多。商人有了信和義就有了立足社會的基本條件,才談得到賺錢發財,這是很有意義的,不過對於現代的一部分商人不合用,應該另換一種解釋,要學關公耍大刀,來一個客人就宰他一刀,叫他傾囊而去。

提到了關羽,不免要讓人聯想到赤面、長髯、青龍偃月刀和赤兔馬,等等。我把赤面的考據放在本文的最後,按關羽傳記的先後,先說說他老人家用什麼兵器。我再從關羽傳裡找出一段兒來:

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可能與《演義》上的兵困土山、張遼勸降不同),拜偏將軍(大概和今之少將差不多),禮之甚厚。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大將耳,後有大旗或傘等),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以還。

《三國演義》雖是部小說,可是他離正史並不太遠,更不像別的歷史章回小說亂寫一通,他描寫的絕大部分是事實。不過有時添幾個人,有時把實有的真人反而略掉了,如《出師表》中所說的將軍向寵根本沒有提過,所說有關關羽的部分除了赤兔馬和周倉之外,也都見於正史。

曹操知關羽不可久留,也就讓他去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