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諸葛亮北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這些群雄各自有著自己的勢力,與其他勢力相互敵對,到了後來,由於彼此之間的相互爭鬥,使得雙方最終走向了覆滅,在這些勢力中,有三個勢力不僅沒有覆滅,反而越來越強大,並且還在後來建立了各自的政權,這三個政權也就是魏,蜀,吳。
在這三個政權中,劉備所建立的蜀漢政權統治時間最短,劉備在白帝城病重期間,將太子劉禪托付給了丞相諸葛亮,交待完所有事情以後,劉備就病逝了,丞相諸葛亮盡心竭力的輔佐後主劉禪,在丞相諸葛亮的輔佐下,蜀國的國力開始逐漸強盛起來。
蜀漢在平定南方的戰亂後,此時的曹魏政權已經是曹睿統治,諸葛亮覺得時機已到,決定北伐攻打曹魏。公元228年,丞相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書,這次諸葛亮的上書內容,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出師表》。在得到劉禪的統一後,諸葛亮正式出兵北伐。
然而諸葛亮的這次北伐,最後卻以失敗而告終,而且還敗的很慘。蜀漢在經過這次北伐後,一共損失了十一位大將,為什麼說是損失呢?因為這十一位大將大部分不是死在戰場的,而是在北伐結束後,沒多久就病故了
事情還得要從公元228年的春天說起,在當時,蜀漢大軍已經集結大軍準備要出征北伐曹魏,這時候蜀漢的高級將領魏延提出,要率領五千精兵帶著糧食,從褒中出發,走子午谷一線,這樣很快就能到達長安,鎮守長安的夏將軍膽怯且沒有謀略,聽聞蜀漢的軍隊來到此處,必定乘船逃跑,這樣長安就不用太費力得到。
不過魏延的這一想法被諸葛亮所否定,諸葛亮認為魏延的想法不安定的因素太多,結果未必像魏延想的那樣順利,一旦失利,大軍就會陷入進退兩難之地,最終諸葛亮選了一個相對保守的做法,就是先攻佔隴西,以隴西作為進攻曹魏的跳板。於是諸葛亮派趙雲和鄧芝率領一小部分的兵丁從斜谷道出發進攻,並不是要真的去打,只是做出要打的架勢,主要是為了吸引魏軍的注意力。對於諸葛亮的佈置,曹魏那邊果然中計了。當時的魏明帝曹叡派將軍曹真率領大軍,前去迎擊趙雲,而此時的諸葛亮,則趁機率領大軍,向祁山方向進攻。
由於諸葛亮率領的大軍是突然襲擊,魏軍事先沒有任何的防備,導致隴右的南安,天水,安定等三處無力抵抗,其中南安和天水的太守更是選擇棄城而逃,另外魏國天水的幾位守將都投降了諸葛亮,其中有姜維,梁緒,尹賞,上官等人,可以說在戰爭初期,諸葛亮所指揮的蜀漢大軍,贏得十分漂亮。不過很快,遠在洛陽的魏明帝曹叡接到大軍戰敗的消息,曹叡聽到消息後,決定親率大軍在長安坐鎮,並派大將張前去抵禦諸葛亮的大軍,同時還派了涼州刺史徐邈,率軍反攻被諸葛亮佔領的南安。
諸葛亮知道張驍勇善戰,而且還是魏國的著名將領,此番張郃率軍攻打,必定也不會忘記取回相對於魏國比較的重要的街亭,諸葛亮深知街亭是一定要守好的,不然後果嚴重,不過對於鎮守街亭的將領人選,諸葛亮卻一直猶豫,就在這時趕上心腹馬來請命鎮守街亭,剛開始諸葛亮對於馬謖鎮守街亭還是猶豫的,不過最後還是鎮守街亭的艱巨任務交給了馬謖。
諸葛亮為了以防萬一,派了王平作為馬的副將。來協助馬謖鎮守街亭,同時又派了魏延和高翔各率一軍在街亭的左右方向接應馬謖,事情果然按諸葛亮所料想的方向發展,張郃在後來果然率領大軍來攻取街亭,不過此時的馬謖根本沒有遵循之前諸葛亮所安排的部署,並且也不顧副將王平的勸說,毅然決然的將大軍屯於沒有任何屏障的大山上,導致最終被魏國大將張郃所擊敗,街亭因此失守。
副將王平集合分散的軍隊,向諸葛亮大軍所在的方向撤退,負責接應馬謖的高翔和魏延,一個被魏國的將軍郭淮所擊敗,一個被張郃堵在,山谷之中,動彈不得,二人在後來成功擺脫被困的境地,各自率軍退回大軍之中,於此同時,趙雲在斜谷道被曹真打退,諸葛亮在看到各軍均是失敗的境況後,選擇了退兵,帶領這幾位大將回到漢中,至此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便宣告失敗。
在大軍回到漢中後,馬謖因為丟失街亭,被諸葛亮斬殺,此外還斬殺掉張休,李盛等人,關於損失大將十一人的說法主要源於後出師表,載: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鄧銅加上馬謖,以及張休和李盛一共十一人。
可是翻遍史書記載出了趙雲,馬謖,張休,李盛在史書上有記載外,其他的人均沒有記載,而且據考證後出師表的作者並不是諸葛亮,既然後出師表中能記錄的必定也是較為重要的人,既然這麼重要,為什麼史書上一點記載也沒有呢,因此蜀國死了十一員大將的說法,應該只是謠傳。
但不管怎麼說,諸葛亮所指揮的第一次北伐,確實是所有北伐中敗的最為慘烈的,之後諸葛亮一共指揮大軍四次北伐,以至於最後病死在北伐的途中,在諸葛亮死後沒多久,蜀漢就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