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三國蜀漢,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劉備一手建立的蜀漢集團,在當時代表著漢室正統,雖然劉備時期經歷了顛沛流離的低谷。但在發掘諸葛亮、龐統、法正、黃忠、魏延等人才之後,開始龍生兩翼,文武兼備,終於建立了坐擁荊州、益州和漢中的蜀漢集團,劉備實力在這一刻達到了頂峰!
然而,隨著關羽北伐失敗、荊州丟失,關羽本人也被殺,劉備統一中國、興復漢室的夙願也隨之破裂。
當年,孔明被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的精神所感動,在未出山之前就為劉備制定了分三步統一天下的戰略:先取荊州為根基,再取益州謀發展,最後兩路北伐直取中原,恢復漢室。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隆中對,諸葛亮指出隆中對戰略中的關鍵在於荊州,因為地理位置上的優勢,荊州既可以作為北伐曹魏的後勤保障基地,更加可以作為蜀漢第二大練兵場。
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劉備在眾人的輔佐下成功的走完了前兩步,先占荊州,後取益州,並一鼓作氣從曹操手中拿下了漢中,為第三步的順利完成奠定了基礎。
然而,關羽的敗亡讓劉備喪失了理智和基本的判斷力,捨棄國賊曹魏,轉而全力進攻之前的盟友東吳。雖打著為關羽復仇的旗桿,但世澤是再取荊州,甚至一鼓作氣拿下東吳,與曹魏劃江而治,分庭抗禮。但被伐吳戰爭開始的勝利沖昏頭腦的劉備,被吳軍死死地阻擋在夷陵山脈,最終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個乾乾淨淨,蜀漢實力銳減,再次成為三國中實力最小的一方,而劉備自己也在不久後病逝。
劉備死後,周葛亮成了蜀漢的實際掌舵人,不僅穩住了劉備後期因夷陵之戰慘敗帶來的危機,而且安居平五路打退了曹魏集團的趁火打劫,穩住了風雨飄搖的蜀漢形勢。
雖然後來諸葛亮全力北伐,但眾因實力懸殊、糧草不濟等原因沒有實現其恢復漢室的宏志,他本人也病死在五丈原。那麼,諸葛亮死後,實力遠不如魏、吳的蜀漢憑什麼又堅持了近30年之久呢?
我個人認為就以下幾個原因:
諸葛亮時期的治國理念和政策繼續發揮作用
眾所周知,諸葛亮最擅長的其實是理政,其在世時在蜀國實施了一系列的養民、養軍措施,積極發展經濟,尤其是發展農業,使得蜀漢集團可以憑一州之力支撐數十萬北伐大軍的糧草供應,只不過崎嶇不平的岐山道路讓諸葛亮總是解決不了糧草供應問題。
蔣琬、費褘兩代名相的休養生息,讓蜀漢國力進一步發展
諸葛亮臨終前,安排蔣琬和費褘做他的繼位人,兩人也不負諸葛亮的厚望,盡力輔佐劉禪,積極發展經濟,使得蜀漢集團的人口、經濟進一步發展,客觀上延續了蜀漢的政權存在。
東吳對曹魏集團的牽制
作為蜀漢最得力的外援,雖然兩國經歷了兵戎相見的不幸,但在諸葛亮的全力斡旋之下,反而更加鞏固了兩國的盟友關係,使得蜀漢可以全身心的進攻和防範曹魏,蜀漢和東吳邊界甚至可以不設防。更為重要的是,一旦兩國遭到曹魏的進攻,另一國則可以迅速做出反應,策應對方。如此,實力最弱的蜀漢政權才可以在諸葛亮死後延續近30 年。
曹魏集團內訌,給了蜀漢苟延殘喘的機會
這裡的內訌,主要指的是司馬懿和曹爽爭奪魏國最高權力的爭鬥,不僅耗損了魏國的部分國力,而且放鬆了對蜀漢和東吳的進攻,使得兩國可以在面對強大的魏國時能夠輕而易舉的化解風險。
岐山天險,外界進攻難度大
這點,我想不必做過多贅述,蜀道難難以上青天!崎嶇道路雖然制約了諸葛亮北伐時期的糧草轉運,但同樣阻礙了外界想要進攻成都平原的軍事行動,客觀上講,蜀道難確實多次幫助蜀漢遲滯了魏國的進攻,延續了自身政權的存在時間。
對此,大家認為還有哪些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