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潛龍勿用
漢獻帝劉協建安八年,曹操徵召司馬懿,司馬以「風痺」為由拒絕了。有人說是司馬懿看不起曹操,其實只是謙虛一下而已。這是當時的風尚,不能人家一請你到公司上班,你就屁顛屁顛地跑去,要有個推辭到接受的過程,顯得不猴急。十三年,曹操再次徵召,並下令:「如果他再磨磨嘰嘰,直接抓起來。」司馬懿應徵,到丞相府作一名「文學掾」,成為一名政府公務員。這是司馬懿從政的起點。
從這時到建安二十幾年,十來年的時間,司馬懿一直在丞相府工作,提拔為丞相府主薄,成為大秘書。期間,司馬懿和曹丕交往頻繁,成為曹丕的太子四友之一,深受曹丕喜歡,曹丕後來被定為繼位人,司馬幕後出力不小。但軍政大事,司馬懿參加的並不多,唯有兩次見解獨到,讓他偶露崢嶸。
建安二十年,司馬懿跟隨曹軍一舉拿下漢中。正值劉備佔據益州,又出兵和孫權爭荊州。司馬懿對曹操說:「劉備使詐謀到益州,人心未附又遠爭荊州。正是打擊他的好機會。我軍從漢中乘勢直逼益州,敵人必定人心渙散,一舉瓦解。機不可失。」曹操歎道:「人心不足,剛剛拿到漢中,又想蜀地啦?」沒有採納這個建議。
建安二十四年,蜀漢大將關羽水淹七軍,捉於禁,斬龐德,圍曹仁於襄陽,威震華夏。曹操為避其鋒芒甚至想遷都。司馬懿以為不必,他說荊州關羽和東吳孫權雖是同盟軍,但面和心不和。只要答應割讓江南之地給孫權,讓孫權出兵抄關羽的後路。則一切問題迎刃而解。果然孫權完全同意這一提案,迅速出兵襲取荊州,關羽進退失據,敗走麥城,兵敗被殺。司馬懿這一招解了襄陽之圍,又破壞了孫劉聯盟,高屋建瓴,非常了不起,令人刮目相看。
據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背朝後,可以180度轉過頭來面衝著你,估計脖子很長。這個樣子很嚇人,所以相書說狼顧的人會吃人。曹操很提防他,曾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個臣子的樣,只怕以後會威脅到我們家。」可曹丕和司馬是好朋友,處處回護他。司馬懿也聽到風聲,更加兢兢業業。沉下身子,任勞任怨地為曹魏政權服務。俗話說:「欲得生快活,需下死功夫」,司馬懿同學在曹操時代是下了死功夫韜光養晦,終於安全過關。
2、群龍無首
曹丕當政後,迅速提拔了一大批原來支持他的幹部。宗室中曹真、曹休、夏侯尚等,太子四友陳群、吳質、朱鑠、司馬懿都進入權力中心。到黃初六年,司馬懿錄尚書事,任撫軍大將軍,已是曹魏公司的領導班子成員。曹丕巡視前方時,司馬懿就留守後方。曹丕說:「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這權力的半壁江山可以交付在司馬手上,可知曹丕對司馬的信任和倚重。但其時曹魏手握兵權,重量級人物還是曹真、曹休他們。
曹丕死,魏明帝曹睿接班。輔政大臣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四人。這四個人互相牽制,互相制約,誰也不可能一家獨大,成為權傾朝野,威脅到曹家社稷江山的人物。曹睿聰明穎悟,堅毅深沉,在歷代皇帝中算不錯的一位。但初時為避嫌,曹睿並沒有參與政治事務,與大臣也無交集。直到黃初七年的夏天,曹丕快不行了,才立曹睿為太子。這樣匆匆忙忙地當上皇帝。曹睿雖已成年,對政務的處理肯定要依賴這些輔政大臣。孫權聽到曹睿接班的消息,就以為曹魏會出現主弱臣強的局面。
太和年間,曹真要從斜谷伐蜀,陳群反對。曹真再上表說從子午谷伐蜀,陳群依舊以為不行。曹睿下詔陳群的意見表給曹真看,曹真就以此詔為由,出兵伐蜀。這種堅決出師,負氣不理朝廷的意見的做法,跋扈之狀已露。曹魏令司馬懿從另一路進攻蜀漢,或許還有牽制平衡曹真的味道。後來是連續下了三十多天的大雨,曹真才不得不撤退。接著就病死了。
另一重臣曹休太和二年,中了東吳的詐降計,深入敵境,中了埋伏大敗。曹睿不但沒有處分他,還派人去撫慰。搞得曹休羞愧難當,背上長癰而死。這個曹休生前,在朝廷裡也是橫著走的螃蟹。
曹丕的密友吳質曾經分析司馬懿、陳群兩人。以為司馬懿忠誠又富於智謀,是社稷之臣,陳群趨於空談,實際能力不能擔當大事。太和四年,逐漸親政的曹睿很認同這種看法。陳群基本又靠邊站。四個輔政大臣,余司馬一人碩果僅存。
3、龍戰於野
司馬懿柄兵權始於太和元年,都督荊、豫軍事,鎮宛城。當年他就平定了孟達謀反。孟達時任曹魏新城太守,和諸葛亮暗通音訊,要在新城起事,配合諸葛亮的北伐。司馬懿得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十六天內,剿滅了千里之外的孟達。這次行動,司馬懿當機立斷,快速出擊,打了孟達一個措手不及,充分體現了他用兵的凶狠果斷。完全是一個一流將軍的才華,得到了朝野一致讚譽。
太和二年,司馬懿配合曹休征吳,太和四年,配合曹真伐蜀,都是副帥。到太和五年,曹真去逝,魏明帝急調司馬懿上西線對付曹魏最頭疼的對手諸葛亮。詔書道:「西方之事,非君不可。」這時候的司馬懿,已經是曹魏政權朝野公認的第一人。
司馬懿走馬上任,開始了他生命中最有份量的戰鬥。諸葛亮,千古人龍,經天緯地的人才,以益州一個州的人力物力,傲然挑戰龐然大物曹魏帝國。我們現代人看三國地圖,有個錯覺,以為魏蜀吳三國面積差不了多少。其實漢末南方還是邊遠地區,益州、荊州、交州的南部地區,根本就是荒原。人煙稀少,經濟落後。直到千年之後的宋朝,蘇東坡被發配到南方,還以來這下回不來了。整個政治文化中心是黃河流域,全是曹魏的地盤,屬高度發達地區,人才輩出,物產豐富。曹魏自稱天下三分居其二,就是個事實。
司馬懿憑藉著這麼豐厚的家底,對抗客軍遠來的蜀漢軍。智謀、戰術,在和諸葛亮的較量中屢處下風。司馬懿是個忍者神龜。魏軍在本土作戰,後方糧草充足,後續不斷。我就守住關卡,佔據有利地型,不和你打戰,一個字,拖!你孔明再厲害,部隊總要吃飯,這是蜀漢軍補不了的短板。千里北伐,糧草跟不上,注定諸葛亮只能在短時間內取勝,不然就必須退軍。
幾次交手,司馬懿的拖字訣效果很好。優勢兵力守而不戰,一代奇才孔明先生也無可奈何,終於星隕五丈原。司馬懿磨倒了諸葛亮,解除了西邊蜀漢的最大威脅,威名遠揚。
到魏明帝景初二年,司馬懿花一年的時間消滅了遼東割據勢力公孫淵。這時的司馬懿,是曹魏國舉足輕重的一個人物,在全國的威望如日中天。一個威脅到曹魏政權的巨大權臣,就這樣已然煉成。
4、飛龍在天
魏明帝曹睿對日漸尾大不掉的司馬懿不是沒有猜疑。他一直在思考曹魏帝國的未來走勢。有一次他問大臣陳矯:「司馬公忠心為國,正直無私,算是社稷之臣吧?」陳矯回答相當有玄機:「這個人是朝野的人心所向。社稷之臣,我看未必。」這就是司馬懿當時的處境,皇帝不得不用他,又暗地裡防著他。
景初三年正月,魏明帝生病,快不行了。他選的第一批托孤大臣是曹宇、曹爽、曹肇、夏侯獻、秦郎。這些人都是曹、夏侯宗室中的大臣,秦朗是曹操的養子,也是一家人。但魏明帝心中肯定也覺得這夥人不成器,尚有猶豫。關鍵時候,三十年一直在中央工作的大秘書孫資和劉放倆人起了一個大作用。
曹肇、夏侯獻對孫、劉二人有積怨,現在眼看著大權在握,沉不住氣,在院子裡指著一隻飛上樹的雞,指桑罵槐道:「看這傢伙還能站的多久!」孫、劉明白他們所指,就勸說魏明帝召回司馬懿。最後明帝被說動了,免去其他人,只留下曹爽。就這樣,有時歷史就因為某位小人物的好惡而改變了方向。接著三天下了五道詔書,千里迢迢把剛滅了遼東的司馬懿召了回來。握著司馬懿的手說:「還有什麼比忍死難過的?我忍著不死,就是要見你一面。」把太子曹芳交待給他,就去世了。司馬懿又一次成為托孤大臣。
另一個托孤大臣曹爽是曹真的兒子,和宦海浮沉幾十年的老狐狸司馬懿比起來,曹爽是只小白兔。倆人爭權奪利的過程,司馬懿先讓曹爽折騰,到曹爽集團搞的天怒人怨時,聯合一大批曹魏的老臣,發動高平陵政變,給曹爽攔腰一擊,一舉剷平曹爽集團。太阿權柄,終於緊握在手。
這時候的司馬懿已經不是那個在曹操手下勤奮工作的小職員了。滄海桑田,他已修煉成心狠手辣,翻臉不認人,又知人善任,志圖高遠的大手筆人物,還有羽翼豐滿的倆個棟樑之大才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為左右手,這個「槽」家的天下,終於讓「三馬」給吃個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