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東漢頻出小皇帝還能維持190多年,為何曹魏只出了一個就沒落了?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為您解讀
東漢和曹魏,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兩個王朝。就東漢來說,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兩漢。在東漢歷史上,小皇帝可以說是頻繁出現了。比如漢殤帝這位皇帝,1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在此之後,漢孝沖帝、漢孝質帝等皇帝,都屬於小皇帝的情況。至於東漢末年的漢少帝,漢獻帝劉協,即位之初都非常年幼。不過,儘管小皇帝頻繁出現,但是,東漢還是維持了190多年的歷史。
而就曹魏來說,魏國(220年12月—265年12月)是三國時期割據勢力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對於魏國來說,只存在了40多年的歷史了。究其原因,顯然和高平陵之變存在直接的關係。在高平陵之變中,曹魏之所以大權旁落,顯然和曹芳這位小皇帝無法掌權存在直接的關係。
首先,東漢出了很多位小皇帝,但是,其還能堅持接近200年。但是,曹魏僅僅因為曹芳這一位皇帝,就被司馬懿篡奪了大權,最終被司馬炎建立的西晉王朝所取代。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雖然我們現在用東漢來稱呼劉秀建立的王朝,但是,這只是後世的稱呼,實際上東漢就是西漢的延續,也即二者都被稱之為漢朝。因此,對於東漢來說,儘管頻出小皇帝,可是漢朝數百年的威望還是在的,也即漢室的影響力是比較深厚,這不僅會讓亂臣賊子背負較大的壓力,也會讓更多的文臣武將支持漢朝。
一定程度上,儘管到了四分五裂的東漢末年,漢獻帝劉協作為天子的影響力還是在的,至於劉備打出了匡扶漢室的旗號,依然能夠聚焦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忠於漢室的力量。而就想要篡漢自立的曹操來說,到死也沒有登基稱帝。凡此種種,都凸顯出漢朝的強大影響力。所以,在東漢還是大一統王朝的時候,這些小皇帝的出現,並沒有讓天子徹底大權旁落,也即等到有作為的皇帝登基後,還是可以收回大權的。比如到了東漢末年,漢靈帝顯然不是一位被架空的傀儡皇帝,這和曹魏歷史上的曹芳、曹髦、曹奐等皇帝,存在比較明顯的區別。
二
對於曹魏來說,雖然魏文帝曹丕的皇帝之位,是由漢獻帝禪讓的。但是,曹魏至始至終,都沒能一統天下,徹底結束三國鼎立的局面。再加上曹魏建立的時間不是太長,威望和影響力都不能和漢朝同日而語。等到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時候,連不少曹氏、夏侯氏等宗室力量都沒有反抗,這自然加快了曹魏的滅亡了。也即相對於東漢王朝,曹魏的底蘊還夠深厚,面對司馬懿這樣篡奪大權的大臣,缺乏制約的力量。
另一方面,對於東漢來說,雖然出現了比較多的小皇帝,但是,宦官、外戚、世家大族等多股力量的相互制約,確保了東漢皇帝的地位。漢章帝時期開任用外戚之先河。漢章帝死後,漢和帝劉肇十歲繼位,竇太后臨朝稱制。竇太后倚杖竇氏戚族,導致外戚開始篡奪大權。永元四年,漢和帝聯合宦官掃滅竇氏戚族。自此之後,外戚和宦官之間的反覆較量,成為東漢王朝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不過,宦官權力最大,也很難威脅到皇帝的位置,而外戚因為在朝堂之上有宦官作為對手,在各個地方還有世家大族形成制約,也很難威脅東漢皇帝的寶座。
三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大一統的王朝,東漢在沒有遇到巨大的內憂外患時,很難發生篡權甚至篡位的情況。眾所周知,漢高祖劉邦早在西漢建立之初,就在白馬之盟中約定「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並且,權臣不僅難以稱王,連公爵都難以獲得。在兩漢歷史上,應該只有王莽、曹操等極個別權臣曾獲得了公爵的待遇,這還都發生在朝代的末期。如果是在初期或者中期的話,王莽和曹操都會成為眾矢之的,遭到各地勢力的討伐。
而就曹魏來說,則不是一個大一統王朝,畢竟還有蜀漢和東吳這兩個對手的存在。於是,相對於東漢,曹魏則更加倚重武將,導致武將逐漸篡奪了大權。在曹魏前中期,還有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惇等宗室武將,以此避免大權旁落的情況出現。不過,在宗室武將走向衰落之後,曹魏因為沒有東漢的外戚、宦官等勢力,這讓司馬懿等士族逐漸篡奪了大權,乃至於完成了取代曹魏的過程。對於曹魏來說,雖然吸取了東漢的教訓,嚴格防止外戚和宦官干預朝政,不過,大家都明白過猶不及這個道理。如同明朝末年的崇禎皇帝一樣,除掉魏忠賢等宦官勢力後,只會讓文官不斷坐大,從而讓自己束手無策。
四
最後,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東漢朝廷根本無力平叛,在黃巾軍衝擊下,岌岌可危的東漢王朝決定飲鴆止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備,雖成功平定了黃巾起義,但卻使地方州郡長官擁兵自重。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漢少帝劉辯即位。外戚何進官拜大將軍,掌控朝廷,志於剷除宦官勢力,但何太后反對,袁紹提出建議,讓董卓進京,逼迫何太后答應。結果,經過激烈的較量之後,東漢的外戚和宦官兩大勢力都告別了歷史的大舞台。而這,自然讓董卓趁勢篡奪了東漢朝廷的大權,並最終將東漢推向滅亡。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曹魏來說,本來指望宗室力量和士族力量可以形成平衡。但是,讓曹操沒有想到的是,曹丕對於宗室的打壓和限制,逐漸讓宗室力量走向了衰落,也即司馬懿等士族力量逐漸超過了曹魏宗室。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還是有不少比較偶然的因素,比如大將軍曹爽的應對措施,司馬懿的年齡等。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對於曹魏來說,存在時間不到60年,這無疑和東漢形成了天壤之別。而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還是曹魏內部勢力格局的失衡,而不僅僅是曹芳等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