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的家世到底是什麼樣的 趙雲是寒門餘人還是名門後代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趙雲的家世到底是什麼樣的 趙雲是寒門餘人還是名門後代

很多人都不瞭解趙雲家世,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是寒門餘人?還是名門後代?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趙雲,人稱「常山趙子龍」,隨從劉備之後,從自己二十歲起便對蜀國誠心不貳,直到白髮蒼蒼都仍在為蜀國四處征戰畢生。

一生戎馬,南征北戰,節節勝利,立下無數戰功的他,可謂忠貞、義情的模範,耗盡心血只為蜀國的山河社稷。

但即便如此,趙雲的官職卻始終很低,拋開其顯赫戰功不說,還有兩次拚命救主兒劉禪,可拼到最後卻也只是個「雜牌將軍」。

這也就難免讓人們產生猜測:趙雲是否是由於出身寒門,才處處受到打壓而不受重用?恰恰相反!儘管史料沒有詳細地記載趙雲的出身背景,卻有四處線索表明其背景並不簡單。

招募義從,投奔豪傑公孫瓚

根據《三國誌》《趙雲傳》的注引《雲別傳》記載內容:「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大意是說漢末時期,在本郡聯合推舉之下的趙雲,作為義從首領,投奔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

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能夠被所在地郡所推舉的人,一定是能夠在一定範圍內的有著強大影響力的人,趙雲既然能夠成為這支義從子弟兵的領頭人,那麼顯而易見他的家族在他所處的家鄉地區,一定是有一定的甚至於相當的威望的。

即便他是憑借自身的武藝、德才而受到郡民的尊重和愛戴,根據漢末的歷史情況和實際的戰略局勢來看,在一個地區區劃內能夠有能力招募鄉兵義從的人,必定出自豪族貴族,因為帶領義軍,不僅僅需要威信威望,更需要人力、物力、財力,如果趙雲只是出身寒門,又如何能夠在家鄉常山郡成為一批忠心拚殺的義從的領頭羊呢?

講到這裡,通曉歷史的朋友們興許會反駁我,因為趙雲投奔公孫瓚後並不受待見。但他之所以不受待見,卻並不是因為其出身。公孫瓚雖然出身貴族,但年輕時只當了郡中小吏,因為其母親的地位卑賤,這也就表明他不以出身論英雄的基礎,甚至反而會更傾向於底層群眾。

在《三國誌》《公孫瓚》注引《英雄記》中有這樣的記載:「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貴之,皆自以為當得之,不謝人善也。」

《後漢書公孫瓚傳》也有這樣的敘述:「常言『衣冠皆自以職分富貴,不謝人惠。』故所寵愛,類多商販庸兒。」

趙雲之所以不受公孫瓚待見,很有可能是因為在他的觀念中,趙雲是養尊處優的名門富貴子弟,是被他劃入「不屑與之深交」的範圍中的人,反倒如若他是寒門出身,興許會更受公孫瓚喜愛。

結交摯友,通曉律典的夏侯蘭

據《三國誌趙雲傳》注引《雲別傳》記載:「(劉備)與夏侯惇戰於博望,生獲夏侯蘭。蘭是雲鄉里人,少小相知,雲白先主活之,薦蘭明於法律,以為軍正。」夏侯蘭與夏侯惇一起參與博望坡之戰,最後被劉備收降,並擔任了劉備軍中的軍正一職。

而夏侯蘭能夠逃過一死而被收降,甚至於最後獲職,功勞在於好友趙雲的出手相救。在這段資料中不難看出,夏侯蘭與趙雲是從小到大的老鄉和玩伴,又都是常山人,同時,夏侯蘭通讀法律,通曉律典,因此,趙雲才出手相救,救了夏侯蘭的性命。

夏侯蘭的種種表現證明他一定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熟讀法律,因為如果在那個時期背景下,能夠學習到法律知識的,一定不是尋常百姓家,因此他絕非出身寒門。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類相吸,若二人不是同類人,又如何以發小結為摯友,又如何冒死出手相救。

及時進諫,屋舍桑田分賜諸將

據《雲別傳》敘述中描述:「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在益州局勢漸趨穩定之後,分配城內、城外土地和房屋的風聲如雷貫耳,但趙雲對這種措施持堅決的反對態度,他及時進諫,提出現在仍有國賊威脅江山社稷,還不是追名逐利、享受生活的時機,等到天下徹底太平,再去犒賞征戰將領,給他們財力、田地、屋宅也不遲。

當務之急一定給人民百姓安居樂業的基礎,只有讓人民百姓安居樂業,才能徵調賦稅為軍隊夯實基礎,這樣不僅可以滿足民意,又可以滿足戰場財物的需要,一舉兩得。

在東漢時期,能夠擔負得起教育經費的,都是出身貴族名門的富家子弟或官家後代。趙雲能夠有如此大局和韜略,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沒有讀過古書典籍是不可能的,趙雲這番話很有政治遠見,其所用於進諫的例子來自於《史記》,而《史記》是國家規定的官學教育專用教材,尋常百姓根本無從得之,更別提研讀學習。

拒絕范嫂,禮法熏陶的大局觀

當年赤壁之戰後,周瑜、劉備的軍隊追擊曹操直到南郡,久攻江陵卻遲遲無法攻破,劉備於是便命趙雲為桂陽的大將進行攻取,將戰略向南轉移,奪取取荊州的桂陽、長沙、零陵、武陵。

當時奉命陽太守趙范見不敵對方又不甘被迫投降,便想出使用美人計——將自己的寡婦嫂嫂樊氏嫁給趙雲。據史料的記載,樊氏的相貌出類拔萃,可趙雲卻再三推辭,不願接受這門婚事。

當時趙雲剛剛來到桂陽做太守,根基尚淺,且劉備派他來桂陽的主要任務,就是安撫百姓、召集人馬和籌措軍糧。趙雲一心只為蜀漢大業,不可能為了一己私慾忘了自己的使命。 其二,趙雲對趙范沒把握。

趙范雖然已經歸順了西蜀,可是手中還握有軍權,在桂陽仍有不小的號召力,如果趙雲答應娶了樊氏,沒有人可以保證趙范不會以這個名義起兵反叛。

這些都證明趙雲自幼受到的是孔子、儒家和禮法的教導,有著非凡的大局觀,絕對是一個以大局為重的將領,絕對不會因自己一時的慾望而壞了大事,而人的品行的形成和表現,往往與他的出身息息相關。

趙雲,是一朵絕代的亂世青蓮。不論是在史書史料還是文學典籍中,都是一個近乎完美又廣受讚譽的人。

在小說中,他似乎是不敗將軍,從沒在敵人手中落過阱,長阪坡一聲「常山趙子龍」,嚇得魏軍不敢追擊,可想而知此人有多威風。

雖屢屢不受待見又遭人打壓,但不論是從趙雲的修養、學識還是個人的能力來說,即便不是出身名門貴族,他也絕非是寒門出身。

若問人們最喜歡是哪個朝代?三國一定佔有一席之地;若問人們最喜愛的是哪個英雄?趙雲一定榜上有名。

膽氣,是他的孤軍奮戰,一往無前的;霸氣,是他的英勇退敵,捨我其誰。身為武將,不失古之名士的氣節,不趨炎附勢,更不貪財好色,再加上長遠的政治眼光與韜略,在十室九空的漢末三國,在世間所有醜惡輪番上演的歷史長河中,唯子龍置身其間,卻如絕代亂世青蓮。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