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不能學習其祖先劉邦的避戰政策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為何不能學習其祖先劉邦的避戰政策呢?

公元前207年10月,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在此之後,劉邦接受了樊噲和張良的勸阻而還軍霸上,並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就此深得秦人之心。後來項羽進入咸陽,殺子嬰,劫掠財寶,火燒咸陽宮,就此自稱西楚霸王,隨後分封群臣,已然將自己視為天下共主。由於項羽忌憚劉邦深得人心,在鴻門宴之計未成功後,他為了困住劉邦,故意將劉邦分封到巴蜀漢中一代,稱劉邦為漢王,為了遏制劉邦的勢力,項羽還將懷王先前許諾的關中之地封給三個秦朝降將,可以說,當時劉邦的封地僅有巴蜀與漢中,與後來只佔據了益州和漢中的蜀漢政權是基本相似的。

在劉邦成為漢王后,他由於當時的實力不足而避戰項羽,後世盛讚劉邦此時避戰項羽,乃是挫其鋒芒,後來劉邦在蕭何、張良和韓信等人的協助下,劉邦所率領的漢軍逐漸強大,他與項羽協商以鴻溝為界,劃分楚漢。在此之後,劉邦在背後偷襲項羽,使得項羽退至垓下,當時劉邦用四面楚歌的辦法瓦解了楚軍的軍心,導致項羽手下軍心渙散,無力再戰。在這樣的情況下,項羽走投無路,只好突圍,只不過他突圍到烏江邊時,覺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因此他在烏江邊自刎身亡。

而蜀漢政權在佔據益州與漢中時,蜀漢朝堂上對於是戰是守的想法與劉邦當時又有不同。公元226年,四十歲的曹丕因病身亡,曹叡登基稱帝,當時魏國朝廷上有人認為可以趁著諸葛亮在漢中時,派出魏軍消滅他們,剛剛登基的曹叡對這個建議頗為心動,然而孫資卻認為漢中地勢險要,大舉興兵將造成天下紛亂,而且耗費巨大,所以不應該就此大動兵戈,不如讓大將鎮守險要之地,只要魏國國力強大,蜀漢自然不戰而降。而正是因為諸葛亮等人認定長此以往,蜀漢與曹魏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因此才會不惜以一州之地為支撐,出兵攻打曹魏。既然劉邦當時佔據的領土與蜀漢此時的領土相仿,為何兩者面臨的選擇與分析會截然不同呢?

首先,當時劉邦已經暗度陳倉,由於項羽當時並沒有派自己人留守關中,而是將關中交給了三個降將,導致劉邦輕易的奪取了關中,而蜀漢當時只佔據了巴蜀和漢中,沒有佔據關中,因此諸葛亮才不得已而數次出兵北伐,其目的就是為了和劉邦一般佔據關中。其次,項羽集團中除了他自己,其他將領很難獨當一面,以至於在劉邦奪取關中後,竟然在短時間內就打到了彭城,逼得項羽不得不轉身攻打劉邦。而在三國時期,曹魏手下良將眾多,因此,蜀漢沒辦法達到昔日劉邦的成就,即便是大將關羽也不能直接攻打到許都城下。

最為關鍵的是,當時劉邦並非避戰項羽,劉邦當時的做法是吸引項羽的主力,讓韓信在北方開拓疆土,英布在南方策反,彭越在後方騷擾,以至於項羽空有一身本事而無力抵抗,最終被劉邦活活耗死,而蜀漢如果不出兵北伐,則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全據北方,佔據了天下十之七八的曹魏不斷的發展壯大,最終用國力將蜀漢碾壓至死。

雖然諸葛亮有蕭何之能,關羽雖不及韓信,但也有英布和彭越之勇,法正雖不及張良,但也能為劉備出謀劃策,佔據漢中,然而當時劉備面對的是手下坐擁無數武將謀士參謀的曹操,而不是剛愎自用的項羽,因此當時的蜀漢注定無法複製昔日劉邦的成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