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為何要這麼做?用意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否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為何要這麼做?用意是什麼

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集忠、孝、義、謀於一身。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所謂子午谷奇謀,即諸葛亮北伐時,魏延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計劃親率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魏延之計,極為大膽,符合孫子兵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又蘊含置之死地而後生,當時蜀弱魏強,以弱擊強,不兵行險招,很難實現劉備與諸葛亮的「復興漢室」願望。

但諸葛亮拒絕了,對於諸葛亮拒絕的原因,古今眾說紛紜,歸納起來大致無非四種:一是諸葛亮用兵謹慎,魏延奇謀過於凶險,成功率太低,會讓蜀國白白損失數千精兵,二是子午谷道路險峻,魏延奇謀根本不可能實現,即便二十一世紀都難以實現,三是諸葛亮不喜歡魏延,厭屋及烏地拒絕魏延奇謀,四是諸葛亮當時的戰略目標不是長安,而是涼州,之後才是步步蠶食曹魏。其中,第一種分析最為流行,但卻也留下質疑:成功率不高難道就不嘗試了嗎?失敗損失不大,萬一成功了呢?

筆者認為,諸葛亮否定子午谷奇謀,還存在一種可能,與諸葛亮的偶像樂毅有關。偶像是偶像,軍國大事是軍國大事,通常來說自然不能混為一談,那麼為何還說諸葛亮否定子午谷奇謀與樂毅有關呢?不妨看一看諸葛亮中了偶像之毒有多深!

《三國誌·諸葛亮傳》記載:「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穎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可見,躬耕南陽時,諸葛亮眼裡的文武第一人,文人是管仲,武將是樂毅,其他人都不夠完美,不能成為諸葛亮的偶像或榜樣。年少輕狂,風華正茂,意氣風發,指點江山,所以「自比管樂」,這都可以理解,但是成熟之後,經過社會打磨,人往往都會回歸現實,放棄年少輕狂時的想法,那麼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後,諸葛亮又如何看待偶像「管仲樂毅」的呢?

事實上,諸葛亮27歲出山,54歲去世,以劉備三顧茅廬為分界線,諸葛亮前半生是「自比管樂」,後半生是「實踐管樂」。簡而言之,終其一生,管樂二人都是諸葛亮學習效仿的榜樣。本文重點討論的是諸葛亮偶像之一樂毅,所以管仲事跡本文一筆帶過。

01:擇主方式

科舉制之前,亂世之中擇主方式,無非是毛遂自薦,推銷自己,或別人主動邀請,諸葛亮的擇主方式與樂毅一樣。

樂羊是魏文侯手下將領,因功被封在靈壽,後來樂氏子孫就定居於此。中山國復國後,被趙武靈王滅亡,於是樂毅也就成了趙國人。樂毅在趙國被人舉薦,有沒有入仕不知道,但之後卻去了魏國,成為魏國大使出訪燕國。燕昭王盛情款待樂毅,並邀請他加盟燕國,於是樂毅「遂委質為臣,燕昭王以為亞卿」。

與樂毅一樣,諸葛亮先是被還有徐庶推薦,之後劉備三顧茅廬。當然,三顧茅廬究竟存不存在,歷史上爭議頗大,但裴松之注《三國誌》中肯定是劉備先去見的諸葛亮,即「則非亮先詣備,明矣」。

諸葛亮沒有像蘇秦、張儀等一樣,到處推銷自己,也不會為了名利而不顧一切,而是希望選擇重視他的明主以成就一番功名。

02:所擇主公

燕昭王之前,燕國一度為齊國所破,大傷元氣,與齊國相比,燕國則是典型的弱國。以樂毅之才,在秦、齊、趙等強國中,只要耐心總能發揮所長,也會得到重用,但樂毅卻偏偏留在了燕國,選擇燕昭王為主公。

諸葛亮出山時,赤壁之戰還未爆發,天下最強的軍閥無非是曹操、孫權、劉璋,劉備微不足道。以諸葛亮之才,投奔曹操、孫權等人,豈能沒有出頭之日?但諸葛亮卻偏偏選擇了幾乎一窮二白的劉備,與樂毅選擇差不多,都是選擇弱小勢力。

樂毅與諸葛亮這麼選擇,除了「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等想法之外,還存有「大逆轉式的建功立業」之志,實現「轉敗而為功」。因此,諸葛亮是希望能像樂毅一樣,在一個弱小的舞台上充分發揮所學,實現人生大志向。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已有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說明一開始就沒想過投奔曹操、孫權,而是想以弱勝強,最終幫助最弱之人實現統一。可見,諸葛亮的志向真讓人佩服,說他是三國第一不為過。

03:君臣關係

樂毅深受燕昭王信任,統帥全燕之軍,外加韓趙魏楚軍隊攻齊,當四國撤兵之後,樂毅繼續率領燕國軍隊攻打齊國,連克七十城,但唯獨對莒和即墨二座城池圍而不攻,時間長達五年之久,而燕昭王對樂毅依然信任有加。直到燕昭王死時,也沒有對樂毅產生懷疑,沒有想過召回樂毅,所以樂毅在《報燕惠王書》中感謝燕昭王對他的信任。

燕昭王對樂毅的這種信任,在歷史上極為罕見,比如王翦表現出「財迷」嘴臉讓秦始皇放心,白起稍有牢騷就被賜死,周朝建立後把姜子牙踢到齊國等等。讓樂毅這樣一個外姓將軍,統領幾乎全燕軍隊,管理已經被打下的齊國七十座城,更關鍵的是,樂毅還對莒和即墨二座城池圍五年而不攻,怎麼都會讓人懷疑樂毅是不是拖延時間,想要在齊地割據稱王,但燕昭王卻對樂毅一直信任有加。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與劉備彼此非常信任,尤其是劉備臨終托孤,儘管有人認為劉備在試探諸葛亮,但毋庸置疑的是,劉備對諸葛亮必定非常信任,否則不會將軍國大事托付給諸葛亮。當然,諸葛亮選擇劉備作為主公時,就已經評估過劉備的誠意和對他信任程度,所以才會選擇劉備。

所不同的是,燕惠王上台之後,對樂毅充滿懷疑,導致樂毅奔趙,而劉禪上台之後,卻對諸葛亮依然信任有加,諸葛亮最終鞠躬盡瘁,病死北伐途中,報道了先主劉備的知遇之恩。

04:治軍成就

樂毅的軍事成就,就在於率領燕軍,打敗並差點滅亡齊國,為燕國奪取七十座城。後來,田單打敗燕軍恢復齊國,是在樂毅離開後發生的事情。簡而言之,樂毅一生之中,可謂是百戰百勝,史書沒有記載樂毅有過敗戰,而且樂毅差點滅了強大的齊國,在秦始皇之前無人做到,因此樂毅的軍事成極其輝煌。

作為蜀國的軍事統帥,諸葛亮接二連三發動北伐戰爭,很可能是因為想要建立與樂毅一樣的戰功。諸葛亮在北伐之前,真正親自指揮的只有過平定南中戰役,我們熟知的「七擒孟獲」是其中一場戰爭,但南中夷人畢竟微不足道,與中原強敵魏國不能相比。之後,諸葛亮多次親自指揮了北伐戰爭,但諸葛亮的北伐,每一次幾乎都無功而返,為何還要接連六出祁山?原因或許很簡單,諸葛亮想要與樂毅相比,就必須建立「以弱勝強」的大功。

但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固然計謀非常凶險,但也存在成功可能性,一旦成功就是「以弱勝強」。三十年之後,鄧艾不就是通過陰平小道,出其不意進攻蜀國,瓦解了姜維的劍門防線,從而逼降了劉禪?因此,魏延子午谷奇謀未必不可行。既然如此,為何諸葛亮會拒絕呢?因為樂毅一生百戰百勝,諸葛亮要學樂毅,就只能勝不能敗,至少不能大敗,而子午谷奇謀失敗的可能性很高,因而被諸葛亮放棄。

簡而言之,諸葛亮因為樂毅,而否定魏延子午谷奇謀,固然只是其中一種可能,但通過諸葛亮一生踐行管仲樂毅來看,至少不能排除樂毅的軍事成就對諸葛亮的深刻影響。總之,欲要研究諸葛亮,揭開諸葛亮人生中的一些謎團,不能忽視歷史上的管仲、樂毅二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