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遠征,擒斬公孫淵!司馬懿為何如此暴躁?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遼東太守公孫淵雖然很早向曹魏投降,但其實一直實質上獨霸一方,根本不把魏明帝曹叡放在眼裡。曹叡十分生氣,他派幽州刺史毌丘儉統帥軍隊進駐遼東南界,用璽書徵召公孫淵入朝。
公孫淵立即起兵反叛,在遼隧迎戰毌丘儉。毌丘儉出師不利,被迫退回右北平。公孫淵乘機自立為燕王,還派使者授予鮮卑單于印璽,引誘鮮卑人攻打曹魏的北部邊境。
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正月,曹叡把太尉司馬懿從長安召回,讓他率領四萬大軍討伐遼東。他問司馬懿:「太尉認為公孫淵會用什麼計策迎戰?」
司馬懿說:「對公孫淵來說,棄城而逃是上策,拒守遼東是中策,死守襄平是下策。」
毌丘問:「你看他會採用哪一種?」
司馬懿說:「公孫淵認為我軍孤軍遠征,不能持久。所以,他一定先在遼河抵抗,然後退守襄平。」
就這樣,司馬懿率領大軍北上。公孫淵聽到消息,嚇得魂不附體,他馬上派使者再次向東吳稱臣求救。吳大帝孫權對公孫淵出爾反爾的行徑恨得咬牙切齒。他怒氣沖沖地想下令殺死來使,以抱當初吳國頒詔使者被公孫淵殺死之仇。
太子孫登的賓客羊道連忙攔住他,說:「陛下,不能只顧發洩一時的怒氣,而破壞稱霸的大業。不如好好款待使者,然後派奇兵暗中前往,在遼東邊界上觀望。如果魏軍不能取勝,我們就出兵救難,使陛下的威名在四海傳揚。要是魏軍得勢,我們就趁勢在邊境劫掠一番,也算是報了仇。」孫權點點頭,接受了他的建議。六月,司馬懿大軍抵達遼東。公孫淵派大將軍卑衍、楊祚統率步兵和騎兵幾萬人駐守遼隧,環城挖掘了一條20多里長的壕溝。
魏軍的將領們都想快點攻城,司馬懿卻說:「賊人打算拖垮我們,現在攻打正好中計。賊人的主力都在這兒,老巢必定空虛。我們直接進攻襄平。」
於是,他指揮軍隊裝作要從南面進攻。卑衍等人連忙把全部精兵往南調動。司馬懿卻率領軍隊暗中渡過遼河,向北挺進,直撲襄平。
卑衍得知魏軍北上的消息,慌了手腳,連夜撤軍。魏軍各路人馬開到首山,公孫淵派卑衍迎戰,被司馬懿殺得大敗。魏軍終於包圍了襄平。七月,正值初秋,大雨如注,遼河暴漲,魏軍的運糧船隊可以從遼口直抵城下。然而,大雨接連下了一個多月還不停,平地水深九尺。
魏軍將士十分害怕,想把營壘移到高地去。司馬懿傳令軍中:「有敢說遷營者,斬!」城裡的敵人見魏軍被水圍住,便和從前一樣,放人們出城砍柴放牧。魏軍將領要求抓出城的人,司馬懿不准。這樣,出城砍柴、放牧的人越來越多。
司馬陳珪不知司馬懿葫蘆裡裝的什麼藥,就對司馬懿說:「先前攻打上庸,八支軍隊同時出發,日夜兼程,只用了16天就攻下新城,斬了孟達。這次我們遠道而來,反而這麼悠閒自在,我不明白是什麼道理。」
司馬懿微微一笑,說:「那一次剋日斬孟達,是因為孟達兵馬少,但糧草可以支撐一年。我們的兵馬比孟達多四倍,但糧草連一月也支持不了,不速戰能行嗎?如今是敵眾我寡,敵饑我飽,何況天下大雨,強攻難以奏效。我們不怕攻不下城,就怕賊人逃走。我們的包圍還沒有最後完成,要是搶掠他們的牛馬,襲擊樵夫,不就逼著他們逃走嗎?我們故意示弱,就是為了讓他們安心地留下。他們越守,形勢對他們越不利。」
大雨終於停下來。晴空萬里,藍天如洗,陽光變得格外明媚。司馬懿立即下令合攏包圍圈,又在城下高堆土山,深挖地道,並用盾牌、樓車、鉤梯、沖車、日夜攻城,魏軍士兵向城中射去的箭和投擲的檑石密集如雨。公孫淵陷入困境。糧草已經耗盡,士兵們耐不住飢餓,競自相殘殺,以人肉為食。
公孫淵的部將楊祚只得帶領一部分士兵出來投降。八月,走投無路的公孫淵派相國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出城,請求司馬懿解圍退兵,並說:「只要將軍退了兵,燕王必定率大臣面縛歸降。」司馬懿二話沒說,就把他們倆殺死。他發佈檄文痛斥公孫淵,讓他立即放下武器。
公孫淵只好派侍中衛演去商定投降日期,許諾把他的兒子送去做人質。司馬懿冷笑一聲,對衛演說:「作戰有五條原則,能戰就戰,不能戰就守,不能守就跑,跑不了就投降,不投降就死。公孫淵不肯面縛請降,那就是決心去死,還送什麼人質!」
幾天後,襄平被司馬懿攻破。公孫淵和兒子公孫脩帶著幾百名騎兵突出重圍,向東南方向逃去。魏軍在後面緊追不捨。追到梁水岸邊,把他們父子全部斬殺。司馬懿率領大軍又乘勝進軍,把遼東、帶方、樂浪、玄菟四郡全部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