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洛陽的董卓為什麼下令遷都長安?他的目的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身在洛陽的董卓為什麼下令遷都長安?他的目的是什麼?

董卓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三國時期,由於不滿和憤恨董卓的行為,各路大軍組合成了一個討董聯盟,推舉袁紹作為盟主,意欲推翻董卓。然而,由於各軍人心不齊,都想著等待別人出手,自己坐收漁利。然而,身在洛陽的董卓卻下令遷都長安,帶著洛陽百姓和天子一道,順便還焚燬了洛陽諸多古建築。董卓為什麼要選擇遷都?他這麼做到底有什麼樣的目的?

董卓也算的上是一代梟雄,他是在後漢政權崩潰之後第一個出場的武人,他的出現加劇了動亂的局面,使得社會長期陷入了混戰和分裂的狀態。本來他是有條件成為安定天下的人物,但是他最後扮演的是一個亂天下的反面角色,很快被淘汰出局。

董卓之所以沒能成為大時代的主角,當然是他的倒行逆施迅速將其排斥出逐鹿天下的隊伍。在三國的歷史的舞台上,董卓甚至還沒有呂布活躍,這不是呂布比他更高明,也不單單是董卓殘暴不仁,倒行逆施。實際上在那個亂世裡,其他軍閥的殘暴比起董卓來也是毫不遜色的。在古代的專制社會裡,最大特點就是高壓恐怖,漢代相對好點,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而將人民牛馬般奴役的卻是任何專制朝代的共同特點。

古代專制社會,在和平的年代,尚且視人命如草芥,稍微有點權力的人,哪怕是七品芝麻官都會盡最大的努力濫用權力,作威作福,草菅人命。在亂世手裡有槍的軍閥更是毫無顧忌的大發獸性,手無寸鐵的民眾更是成為各路軍閥撒氣和劫掠的對象,在亂世人命不過是一串枯燥的數字而已。所以董卓的殘暴不仁不是其最終敗亡的原因,而是他過早的出場,且犯了很多軍閥發展到後來才會犯的所有錯誤!

在楚漢相爭的前期,項羽率大軍進入關中,有人向他建議可以在秦帝國經營多年的這塊地面上做強做大自己的事業,天下不難定也!項羽是個虛榮心很強的人,急於想要衣錦還鄉,沒有採納,放棄在前朝的基礎之上發展。他覺得此時回故鄉才有面子,被人諷刺為「沐猴而冠」。結果項羽還是烹殺掉給他獻計策兼諷刺他的那個人東還故鄉了,讓他的對手劉邦佔了地理上的優勢,為他最終的失敗埋下了禍根。其實這就是阿Q式的革命,捨不得自己的土谷祠,總是想著消滅地主,將地主家的的東西先搬到土谷祠,殊不知地主家的房子更大,更適合發展。

西涼軍從一開始就是阿Q式的,這當然是西涼軍本身軍紀很差,但是董卓也沒有約束,可見董卓也是阿Q式的心態。佔據了洛陽城,野心勃勃的想要控制朝政,卻模糊了他們的身份,不知道自己該是主還是客,習慣性的把自己當做是入室打劫的強盜,總之西涼軍閥上上下下都沒有把自己當作這座城市的主人和這個朝廷的主宰,總是想著先幹一票,發了財好好享受一番再說,終究難改盜匪的本性,所以董卓的敗亡是必定的!

以袁紹為盟主的關東聯軍,看起來聲勢浩大,實際上這個所謂的聯盟是很脆弱的。各路諸侯各懷鬼胎,人數越多,越互相猜忌,明爭暗鬥就越激烈,甚至發生互相殘殺的概率都是極高的,別看他們都打著匡扶王室的旗號。桓帝靈帝時期那些高層人物就對這個王室充滿厭惡了,黃巾起義之後,這個朝廷的身價大跌,地方軍閥董卓之流都不大買朝廷的帳了,何況現在只剩下一具軀殼,之前之所以不能跟這個政權公開決裂,那是因為他們也都是寄生在這張破羊皮上的蛆蟲,現在這個值的詛咒的王室已經徹底爛掉了,還匡扶它作甚!除了那些底層中愚民政策之毒很深的民眾相信那個天命所在的王室,還有誰真的想匡扶這個王室呢?除了一些士大夫還念念不忘所謂的中興大漢,還有哪個諸侯會相信這個大漢還能復興呢?

雖然討董聯軍聲勢浩大,匡扶王室的口號響徹雲霄,儼然正義之師。但是這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什麼匡扶漢室,討伐董卓,那都是口號愛國而已,愚弄愚弄普通士兵也就罷了,誰也不會真的跟強悍的西涼軍拚命。歃血為盟,搞得還挺正式的,但是那都是形式主義,都在互相觀望。等著其他的諸侯發兵,自己可以渾水摸魚,趁火打劫,趁亂撈一把。

打著討伐亂臣賊子,匡扶王室的旗號,那是因為這個大漢的金字招牌還沒有倒,匡扶王室的口號喊的震天響才師出有名,名義上都是討伐董卓的聯盟,實際上是各路野心家政客都不願意缺席這場宰割天下的一場盛宴!

愛國口號喊的挺響,形式主義也搞得很正式,演戲大家都很配合,但就是沒人來點實際的。因為大家心裡都清楚,討伐董卓倒是不假,不是因為董卓倒行逆施,當然是董卓佔據是著洛陽,名義上代表朝廷。在這些人看來,董卓跟他們一樣,都是一方諸侯,不過是佔據著要害地方而已。從冀州牧韓馥說現在袁紹跟董卓開打我們該幫誰這番話中就可以看的出,其實這些人壓根就沒有打算匡扶王室,都是想來搶點地盤,不過是此公為人老實,公開說出來了而已。但是那些沒有公開講出來,喊口號喊的很響的諸侯們何嘗又不是這麼想的呢!

因為各路諸侯都抱著觀望態度,討董聯軍遷延不進。此時董卓想要瓦解這支中看不中用的聯軍也不難,甚至堅守不戰,他們遲早會窩裡鬥起來的,不戰自敗!這個所謂的聯盟,自打聯合以來就沒有跟董卓打過像樣的一仗;遲疑觀望,都想著撈便宜,自己不願意主動出擊,都想犧牲別人,自己撿戰利品,所以討董聯盟不足畏!

在聯軍無人願意出頭的時候,長沙太守孫堅是少有敢於迎頭痛擊董卓的諸侯之一。董卓軍受到了重創,大將華雄被斬,董卓就感到壓力,覺得聯軍兵力還是很強的。他就想要拉攏孫堅,孫堅在聯軍中是少有的英雄,斥退來使,表示自己剿除董卓的決心,誓言要誅滅董卓九族,董卓感到更大的壓力。董卓很忌憚孫堅是有的,但是也不是唯一的原因,主要是董卓的西涼軍多在關中,害怕自己手裡現有的這點軍隊打不過聲勢浩大的聯軍,因此他就想著挾持皇帝百官遷都長安,以避其鋒,關中才是在西涼軍的勢力範圍內。

其實董卓的擔心雖然不無道理,但是董卓或者他手下的謀士參謀也應該知道所謂的討董聯盟都是些什麼貨色,誰也不願意打,都想著撿便宜,即使真有人打了,其他的諸侯也會掣肘,互相妒忌互不信任,能成什麼氣候!果然就在孫堅連獲大捷的之際,袁術嫉妒孫堅的功勞,斷了孫堅的糧草補給,使得孫堅反勝為敗。

其實聯軍已經是不戰自敗了,董卓大肆劫掠後,驅趕著百姓,劫持百官天子,強迫西遷,這時候聯軍追擊,消滅西涼軍比董卓據守洛陽的時候更容易了。但是聯軍無人肯出擊,只有曹操帶了少量的軍隊追擊,慘敗而回,各路諸侯完全沒有進取的意思,夜夜笙歌。此時人心離散,聯盟已經不復存在,用不了多久各地軍閥就開始互相攻伐了,哪裡管什麼王室董卓,都想著趁機坐大,任由董卓在京城燒殺劫掠。

董卓將洛陽的財寶劫掠一空,皇陵挖掘殆盡,東都燒成一片廢墟。挾持天子百官,驅趕著人民西遷,把一座繁華的東都洛陽變成無人區。在西遷的路上百官皇帝固然苦不堪言,百姓更是十死八九。此時聲稱要消滅董卓,救民與水火的各路諸侯,口號喊完之後大擺筵席,開始了他們酒桌上的種種陰謀。是的,這些政客野心家們在歡飲達旦之餘,在「鴻門宴」上互相算計著對方,哪裡還管什麼天下安危!

這些的諸侯是什麼樣的貨色,董卓應該知道的,如果他據守洛陽,挾天子令諸侯,讓各路諸侯斗的兩敗俱傷的時候,他自己漁翁得利也未必沒有可能,至少敗亡也不會來的如此之快,何況大動干戈的遷都,更容易被聯軍一舉殲滅。可見關東聯軍固然是不作為,但是也足見董卓的志向。由此可見董卓未必就要非遷都不可,據守洛陽這塊地面,手裡攥著天子,號令諸侯,討董聯軍不過紙老虎,所以說董卓也不是什麼英雄,他的出息也就是土皇帝了。到此對董卓的遷都,只能解釋為董卓有阿Q革命的心理,先搬到土谷祠再說!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